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章 大连郡国,中婴城邑,小聚降陌 (第1/3页)
门外站立着的是天子刘宏与侍中荀或。 他俩赶到时,柳羽正在与曹操正商讨到关键的地方… 荀或原本想要推门,却被刘宏拦住。 而当柳羽提及那所谓的「强干弱枝」,那所谓的「前门驱虎、后门进狼…」时,刘宏很难控制住他那季动且矛盾的心情。 羽儿的话是说到他心坎儿里了! 当然,柳羽之所以这么说,可不是肆意杜撰,而是历史中血淋淋的记载。 较之西汉,东汉的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的,故而豪强地主在政治上、经济上本就享有极大的特权。 特别是到桓灵二帝时期,经济、政权、人才选拔几乎全部掌握在豪强地主的手中,他们又通过兼并土地、建立田庄的方式…实现了规模巨大、且多种经营、聚族而居兼有私人武装特色的庄园经济。 随着庄园经济的不断发展,豪强地主不只是控制了地方政治、经济… 更是都具备了一定的军事力量。 只不过,在黄巾起义前,这一股军事力量终究是受到限制的… 朝廷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豪强地主做大,乃至于培育武装。 豪强地主也不会肆无忌惮到公开征募兵勇…与朝廷作对,双方保持着一份微妙的平衡! 可黄巾起义… 当汉灵帝下令,将军制彻底放开以后,那就是一个全新的局面。 这些地方的「庄园主」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一方诸侯! 他们很容易就能筹集出一支庞大的兵马,通过兼并与扩张,他们兵马的数量会进一步的增加,从而造成「拥兵自重」的局面! 如果按照历史的发展,中平五年,在平定黄巾后,天子刘宏被迫进行了一项改革,既「废史立牧」,改州刺史为州牧,向地方官进一步的放权。 造成的后果… 是州牧权力空前膨胀、中央集权衰弱… 乃至于诸侯割据的全面形成。 不夸张的说,黄巾起义都没有完成的覆灭大汉的任务,却因为这些「拥兵自重」,因为这军制的放权…因为这些坞壁林立,基层政权解体,使得大汉真正意义上的名存实亡! 吁… 天子刘宏长长的吁出口气。 曹操则已经推开了门,看到荀或与「陈王刘宠」,原本的警戒心完全收敛… 「三弟,自己人!」 随着曹操的声音,柳羽也抬头往门外望去… 却是一惊。 陈王刘宠,这哪里是什么陈王刘宠,分明就是天子刘宏嘛。 他又…又…又来了! 倒是荀或生怕柳羽说错话,连忙道:「柳弟,近来朝堂上局势复杂多变,陈王也颇为苦恼,故而让我带他来向你讨教一番。」 「既来了,那便坐吧!」柳羽起身,请刘宏、荀或分别落座… 一时间,这不大的书房里,坐下了柳羽、曹操、刘宏、荀或四人。 「陈王此来多半是为那太平道的叛乱吧?」 柳羽当先开口… 他知道天子微服出宫一次不容易,得躲过多少双眼睛呢?索性…开门见山。 刘宏款款张口:「方才在门外时听到柳观主提及的那「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心中有所感悟,故而惊到了柳观主。」 「哪里的话…」柳羽解释的道:「我不过是与我大哥闲聊几句…也就是一家之言,不可当真。」 「不!」刘宏抬手,「你方才提到的很有见地,可否细细的说说,倘若朝廷放开了军制,有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的后果!」 ()这… 柳羽的眼珠子一定。 他轻咳了一下,既都这么问,那索性…就不瞒着了。 军制放开看似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后果很严重! … … 马元义又在牢房的墙上用石块完成了「正」字的最后一笔,墙上已经有六个「正」字了,他被关了整整三十天。 而三十天,可以发生很多事儿。 比如,各地的太平道徒潜入各州郡,用石灰在城门、城墙上写上「黄天当立」四个大字! 各州起义同时爆发,相约暗号便是头上包着一块儿黄布,被官府称为「黄巾贼」,或是「蛾贼」… 如今…大汉的天下已经彻底大乱! 当然,这些…马元义并不关心。 他关心的是…竟…没有人来将他押入刑场问斩! 更惊讶的是,一连三十天,除了有狱卒送来饭菜外,没有人给他说一句话…像是要把他给活活的憋死一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