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愧是你,何国舅! (第1/2页)
曲阳大捷后,皇甫嵩再次长途奔袭,向北急行军。 将士们都累的吐血… 皇甫嵩却坚持不肯多给些时间让部队休息,在他看来…时间就是战机。 而皇甫嵩的用兵,曹操是佩服的。 原本只够打到曲阳的粮草,愣是因为皇甫嵩的急行军,而打到了广宗城。 这一次…曹操也算是切实学到了一招。 他深刻的明白了,为何皇甫嵩当初出征时坚持只带四万人,多出的五千人还退了回去。 节省开支,减少后勤供给压力,以最有效的将士人数,打最高效率的胜仗。 说起来,皇甫嵩过去在跟入侵外敌对峙,常常长驱直入上百里,后勤供给根本难以保证。能制胜的就是时间,有了时间就能掌握战机。 他把在边陲与胡人、羌人征战的成功经验带到了这次征战中,而这也让他在战争中掌握主动权。 ——部队在粮草缺乏时,只有向自身要供给。 而诚如柳羽此前告诉过曹操的那般… 皇甫嵩的急行军,精确计算战争耗资、胸有成竹、指挥澹定… 这些都使曹操受到极大影响。 让曹操变得极其擅长指挥四万人以下的战役… 若是根据历史原本的轨迹,在日后的战争中,除了赤壁之战,曹操的任何一场战争也的确没有超过四万人上限! 而曹操以少胜多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多胜少的例子却真的不多! 可见曹操深谙皇甫嵩的用兵之法,讲究精兵、强兵。 而前面的战场,便是广宗城… 这是张角、张宝、张良的据点… 也是黄巾军的核心所在。 与此同时… 曹操的一封书信,穿过了长长的路途,快马加鞭的传回了洛阳。 传到了玉林观,这封信笺中,饱含着曹操对战争的理解,以及他与皇甫嵩针锋相对…或者说是…截然迥异的观点。 他太渴望得到柳羽的回信… 他想知道,他的做法是不是正确的? … … 玉林观中,柳羽与荀或是一道看曹操的这封信笺。 内容很全面… 几乎把曹操三次与皇甫嵩针锋相对的事儿详细道明,而这也让荀或一阵唏嘘。 「若是不看这信笺,我哪会想到,孟德在军营中竟是如此不易!」 荀或没想到,是因为他不了解曹操… 柳羽可想的完完全全、清清楚楚… 曹操小时候就这性子,从魔兽少年到愣头青…再到现在,宁折不屈…他有自己的想法,同样的,他若是与皇甫嵩没有意见相左,那才奇怪呢? 只不过… 曹操问的这孰对孰错,这要怎么解答呢? 「文若?你觉得…曹操与皇甫嵩争执的地方,谁对谁错呢?」 柳羽索性询问荀或… 荀或摇摇头,「这我可说不好,出于本心与善意,我是支持孟德的,妇孺和老幼本没有错,他们是被这乱世所牵连,他们惶恐于大汉的连坐之法,却不知道…战场上远比这连坐之法更残酷!」 讲到这儿,荀或顿了一下,「所谓杀一儆百,既迈出了造反、叛乱的这一步,若是不能除恶务尽,那势必会让更多的蛾贼怀抱着侥幸心理…从这点上,皇甫嵩做的没错!」 荀或擅长从战略层面去分析… 可柳羽的看法与他截然相反。 「文若,依我看…皇甫嵩的格局也只能为将、为帅,而瞒兄的格局…那就大了去了!()」 一声感慨… 唔… 荀或有些好奇,「贤弟的意思是?」 柳羽顿了一下,「不得不承认,皇甫嵩深谙律法,至于瞒兄…他则不是不懂律法,而是相比于律法,他更懂得民心!获得民心的力量,要比在战场上消灭有生力量来得畅快,来得高明!」 之所以这么讲… 是柳羽参考了历史上的曹操。 在这黄巾四起的年代,曹操是唯一一个将黄巾军收编起来,组成正规官兵的军阀… 他也是第一个让黄巾军中的精壮男人组成青州兵,让那些老弱病残从事生产、耕种活动的军阀! 诚然,这些做法与大汉的律法格格不入。 可无疑…这些做法,帮助他争得了人心。 而现在…单单从平定黄巾上来看,曹操的性格已经呼之欲出…这是一股王霸之气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