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 (第2/2页)
,成为关乎政治上成败的关键。 9、忧患意识。《周易》一书还充满着忧患意识,这是让“君子”时刻心存忧患意识。而忧患意识不但体现在“君子”的政治生涯,而且还体现在“君子”的人生命运上。因为“君子”是在位者,“君子”的人生命运与政治生涯相伴而行。 《周易》既是一部政治哲学,又是一部人生哲学,是其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东方人的忧患意识特强,这与东方地域文化有关。因地缘文化逐步形成的政治文化更强化了这种观念。忧患意识又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意识反映。东方哲人把政治险恶与生命无常转化成忧患意识,以缓解其苦难与焦虑。而西方哲人则把生命无常与苦难人生转化为宗教意识,人们皈依到宗教的怀抱,以缓解人生的苦难与焦虑。 可以说,忧患意识在《周易》里每篇文章中都有所体现。《周易》是为当时统治者,即为有国有家的君子们提出的安邦治国的政治谋略,而在治国方略里无不蕴涵着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周易》通透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即平安时不忘危险,生存不忘危亡,治理时谨防祸乱,兴盛是预防衰败。《周易》中的忧患意识,也成为历代王朝统治者的警示。 《周易》里所体现的忧患意识: 如《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愓,若厉,无咎”。这是说“君子每天自强不息的进取,而时刻又要警惕自省,这样就没有祸害。这是“君子”应常保的一种忧患意识。 《乾》“亢龙有悔”。此句是寓意物极必反,登高必跌的道理。这也是一种忧患意识,让“君子”警惕“高处不胜寒”的后果所带来的悔恨。 《坤》“履霜,坚冰至”。这是隐喻,也是一种忧患意识。 《屯》“即鹿无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舍,往吝”。这是比喻。以打猎而没有向导,贸然追入山林,会发生危险来劝谕“君子”为政中不可贸然行事的道理。这里的“几”是指隐蔽,特指事情的苗头或预兆。“君子”在政治上若不能见微知著,那么就危险了,这也是讲的忧患意识。 《蒙》篇是阐述对儿童的培养教育问题,其内容不凡透出忧患意识。 “困蒙,吝”。这是说“受困于蒙昧无知,就会有耻辱。”人不受教育,不学习,而愚昧无知,只能人云亦云,自然会受到他人的愚弄,而遭受耻辱。这也是一种忧患意识。 《需》篇已然充满着忧患意识,“需于郊,利用恒,无咎”。“需于泥,致寇至”。“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周易》里的忧患意识是让统治者主体,即“君子”在政治上有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能力。应时刻自觉的保持危机感,使命感。 《讼》“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这又是一种忧患意识,是让“君子”认识到爵位上的无常,以保持清醒的头脑。 《师》篇中讲述了不少军事上的忧患意识。“师出以律,否臧凶”, “师或舆尸,凶。师左次,无咎。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这里的“凶”或“无咎”,是指事物危险及避之的判词,《周易》里的内容无不显透着忧患意识。 《比》“不宁方来,后夫凶,有孚比之,无咎”。这是讲述邦国之间结盟的忧患意识。迟迟不结盟的方国,会遭到凶险。而结盟之间相互有了爱,就没了害处。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这是对农业生产上将会出现旱灾的忧患意识。“有孚,血去剔出,无咎”。即“有了爱,就会使伤害危险离去,可免去恐惧,没有害咎”。确实人与人有了爱,自然是“血去剔出,无咎”。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这又是一种忧患意识。这是用跟在老虎后面来比喻官道的险恶。如何跟随在老虎后面而不被老虎所伤,这无疑是让“君子”行走在仕途上应常保一种忧患意识。 《泰》篇:“无平不陡,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这是说:“没有只有平地,而不见陡坡的;也没有只出去,而不复返的。在艰难中坚守正道,勿须忧虑,灾难自然消除,正是有了爱,这样就会亨有幸福”。这又是一种忧患意识,既然这个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现实的事物也不是随人的意志而改变的。正如这“无平不陡,无往不复”。那么如何让面对着矛盾的世界,如何克服现实中的问题,正是在忧患意识中升华出“君子修德为本”的主观能动性理念。让“君子”尚德是转危为安,及规避政治风险上的一道屏障。???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