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天下第一哲学》(三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天下第一哲学》(三十六) (第2/2页)

是很有利吗?”这是借历史故事,以教育现实的当政者,特别是处境艰难的“君子”,放眼未来,走出困境,要学箕子那样,离开那个“门庭”,等待时机,最后反而得到封国的好结局。

    “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本段是总结性的阐述,君子受到伤害的根本原因,是“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的这种政治黑暗所造成。“晦”:黑暗。本段意思是“没有了光明,黑暗来临;开始时光明四方,可后来就暗无天日了。”这是用“登天”与“入地”来比喻国家政治上的前后不一,开国初期与开国后期政治上的变化,即有光明走向黑暗。从这一段内容来看有一种影射,只有文王开国时期,是政治比较清明,是“初登于天”,也只有周到了衰落时,才是政治上的“后入于地”。这就是政治上的天壤之别,这是用光明与黑暗来隐喻着周王朝的历史命运。《周易》一书岂能是文王,周公之作呢?纯是后封建时期人的拉大旗作虎皮的妄说。

    本篇内容有点像《论语》里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句话的意思,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可出来做官了,若国家政治黑暗时期就应收敛自己隐藏起自己。而本篇主旨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谋略或政治韬略。在政治环境险恶时,应做到韬光养晦,艰苦隐忍,或脱离险境求得自保,并积蓄力量,待机而动。本篇是通过比兴,隐喻政治上的黑暗,君子受到迫害。又通过引用历史事件而启迪君子学会政治韬略,即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总之,本篇依然是为“君子”讲述安邦治国上的政治道理。

    而这种为君子讲述的政治谋略书,却被史巫篡改为卜筮格式而用之。我们看一看《左传·召公五年》所记载的以春秋文本《周易》的卜筮例子:“初,穆飞之生也,庄权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以示卜楚丘。曰:‘是将行,而归为子祀。以谗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馁死。《明夷》曰也。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自王已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日上其中,食日为二,旦日为三。《明夷》之“谦”,明而未融,其当且乎,故曰为子祀。日之《谦》,当鸟,故曰‘明夷于飞’。明而未融,故曰‘重其翼’。象日之动,故曰‘君子于行’。当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离》,火也。《艮》,山也。《离》为火,火焚山,山败。于人为言,败言为谗,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必谗也。纯《离》为牛。世乱谗胜,胜将适《离》,故曰其名曰牛。《谦》不足,飞不翔,垂不峻,翼不广。故曰其为子后乎。吾子,亚卿也,抑少不终。”

    此筮例中的《谦》是春秋《周易》文本中《明夷》里排第一的繇题。而此例中主要是以《明夷》和《谦》的符号的八卦取象,又结合占筮出的变繇之辞,即《明夷》卦里的第一繇辞来断所问事项的吉凶。此例中在解卦中出现的“明夷于飞”,“重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正是春秋《周易》文本《明夷》里排第一,并以《谦》做繇题的繇辞。即“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而这一句被史巫当成占辞,而再被改造成“六·九”文本时(即今本《周易》)是以“初九”为爻题外,其内容是一样的。

    而在此例的解卦中,所出现的“日”、“鸟”、“牛”、“火”、“山”等,既有取象,又有取义。即以卦中的字义上所得,又有以卦象上所得。总之是以卦象与所得的所谓占辞来联想、比附人事吉凶。

    这一筮例虽然明言的是“以《周易》筮之”,但这里说的《周易》,既不是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也不是原创的《周易》。这一筮例所使用的是春秋《周易》文本(即繇式《周易》)作为卜筮的结果。由此说明繇式《周易》是在原创《周易》的基础被史巫篡改成卜筮的工具,无论用“繇式《周易》”,还是“爻式《周易》”进行卜筮,都与原创《周易》不是一回事。???并且《左传》所记载的筮例,更主要的是把《周易》所用那套符号,既演变成卜筮符号工具,又演义出八卦取象成为八卦卜筮上的主要内容。

    附:春秋文本《周易·明夷》内容格式

    “()明夷:利艰贞。

    ()谦: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泰: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复: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丰: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既济:箕子之明夷,利贞。

    ()贲: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