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四十五 热情的董卓 (第1/2页)
对于眼下的状况,虽然杨赐有着想要搞事情的想法,但是今文学派的头头脑脑们商议一番,觉得倒也不能真的眼睁睁看着汉军一败涂地、黄巾军威胁雒阳。 真要把事情搞黄了,别人不说,大将军何进第一个就要跟他们拼命。 这可是他的立威之战,能不能坐稳大将军的位置,就要看这一战了,给人家搅黄了,人家不得拼命? 就算何进无所谓,那何进背后的张让是好惹的? 搅黄了何进的差事,张让也绝对不会让他们有好果子吃。 到时候,又是宦官和古文学派联起手来混合双打,上一次差点要了今文学派的命,大家还没好利索,别折腾了。 龙亢桓氏家族的领头人、议郎桓典苦劝杨赐,忍一时海阔天空,此时此刻,不是搞事情的时候。 杨赐默默看着侃侃而谈的桓典,眼睛里有些捉摸不透的东西。 他是清楚的,这个桓典,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属于袁氏故吏,因为他是受到了时任司徒的袁隗的辟召而入仕做官的。 但是龙亢桓氏家族本身也是《欧阳尚书》的传承家族,桓典本人也在颍川授徒,门徒数百人,名望不小,雄厚的家族资本使得桓氏家族不可能亦步亦趋的跟着袁氏家族去做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袁隗带领袁氏家族跳反的时候,别说袁氏家族本身就有几支族人对袁隗不满,公开反对袁隗,要另立宗门,袁氏门生故吏群体中但凡有点今文学派门路的,都曾有过怀疑和担忧,觉得是不是该及时跳船止损。 今文学派雄厚的政治底蕴摆在那边摆着,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什么彼可取而代之就能真正覆盖掉的。 所以作为既得利益者,袁氏庞大的门生故吏团体也会感到纠结。 本来门生故吏不应该背弃自己的恩师、府主,奈何袁隗自己先做了二五仔,背刺了今文学派的大家庭。 根据今文学派讲究的礼数概念,为尊者自己做的不对,那就没有资格责怪自己的下属做的不到位。 袁氏自己这个模范就做得不好,底下门生故吏群体自然有样学样,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桓氏本身就是有经典传承的家族,只是没有袁氏家族那么官运亨通,抱上袁氏大腿本来也是为了求官运亨通,现在你袁氏搞得有点天怒人怨的意思,我又怎么能跟着你们一条路走到黑呢? 于是当杨赐向桓典伸出了橄榄枝的时候,桓典稍微犹豫了一下,就果断脱离了袁氏家族的怀抱,正式投靠杨氏家族,并且很快得到了杨赐的帮助,成为议郎。 不愿脱离今文学派大家庭的桓典自然要为了学派的利益而奋斗,但是眼下他反对杨赐搞事情的建议,虽然有道理,却也不免让杨赐觉得不快。 “难道眼睁睁看着他们建功立业?什么都不做?” 杨赐面色不佳。 桓典看出了杨赐的情绪不对,赶快补救。 “卢植可以战败,但是汉军不能战败,您大可以对卢植做点什么,推动换帅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万万不可对汉军做什么,否则,后果难料啊杨公!” 桓典一脸苦哈哈的表情,实在不想在这个自己刚刚横跳过来的档口出什么岔子。 杨赐冷哼一声,沉默不语。 此时,已经率领军队开拔、准备讨伐冀州黄巾军的卢植并不知道雒阳正在发生的事情,与他同行的刘备也并不知道。 不过他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很在意——无所谓,何进和张让会出手。 刘备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刚刚加入到大军当中一起行军的董卓身上。 历史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刘备的确撬动了它,但是随之而来的某些有趣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发生着。 比如董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