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八 两个合格的生意人 (第2/2页)
,韩荣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 联姻。 韩荣说自己的女儿容貌秀丽,知书达理,二八年华,正是要选择优秀丈夫的时候,刘备正好单身,也没有亲事在身,既然如此,不正好可以凑成一对吗? 潜台词是再明显不过了。 让我帮忙给出手上最有价值的政治资源,总不能只是口头许诺一些好处对不对? 不能辟召你做属吏,不能耽误你的前程,但是搭一趟便车,没什么不可以的吧? 以我两千石太守之尊将女儿许配给你,不辱没你大儒弟子的身份吧? 韩荣热切地注视着刘备,提出了交易的请求。 对此,时年十七岁的刘备略一思索,便点头答应,当即起身喊了一声丈人,使得韩太守哈哈大笑,更觉得刘备前途无量。 这桩婚事就被两个合格的生意人给定了下来。 离家之前,刘备只是为人所轻的本地小土豪、街头霸王,略有些小本事,勉强在当地说得上几句话,在普通黎庶眼里是个大人物。 回家之后,已然是大儒弟子、太守女婿、未来孝廉,在上流社会眼里俨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身份的天差地别让刘备意识到自己真的已经逆天改命了。 逆天改命之后发家的速度和之前发家的速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正好公孙瓒也因为一些功劳被他的丈人一番操作之下安排到了涿县当县令,对刘备来说是大好事。 刘备靠着公孙瓒的县令身份还有韩荣的太守身份,以及卢氏家族对他的信任,家业和势力的不断扩大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苏双那么热切的眼神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他的命运的确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发生了剧变。 一旦成为孝廉,并且通过雒阳中央政府那已然形同虚设的公府复试,就能成功踏上仕途,成为官员,从此走上全然不同的人生。 被举孝廉后,路子硬的人就走中央路线,先做郎官,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一步一步走上三公九卿职位。 路子不够硬的就要去地方历练,等待机会,一般会成为地方上各县的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一步一步成为地方大员。 卢植很受当今皇帝陛下刘宏的看中,一直都被放在中央实际上的权力机构尚书台当中担任尚书,为刘宏处理实际政务。 这个职位的等级看上去不高,但是实际权力是很大的,靠着卢植的声望和权力,刘备觉得自己若想留在中央混名望和资历,应该不是难事。 不过考虑到今年已经是光和三年,距离那场著名的黄巾之乱也只剩下四年时间,所以到底是在中央还是去地方经营自己的势力,因为背着个汉室宗亲的身份,所以刘备还在考虑当中。 不过说到底,在这个汉室宗亲多如牛毛的年代,他们这些远了当今皇室不知道多少辈的边缘宗亲子弟绝不会因为宗亲的身份而发达,只会因为发达之后才会有人提起汉室宗亲的身份。 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反过来的。 所以归根结底,实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刘备经营家业、收留流民的重要原因。 所以刘备做了两手准备,地方上的家业要有,中央的前途也不能舍弃。 虽然说时至今日,雒阳天子越来越有雒阳太守的风范,可是大汉四百年余威仍在。 大家实际上已经不尊重雒阳天子了,可汉室那杆旗帜,一时半会儿谁也不敢丢了。 所以公孙瓒这个虽然被举孝廉却没能走通中央路线的家伙才会对刘备能够前往雒阳为官这件事情表达深切的羡慕和嫉妒,才对刘备有着较为复杂的态度。 可事实就在这里,公孙瓒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事实,他只能羡慕的看着刘备,对于刘备即将开始的雒阳生活感到无比的憧憬。 喝完酒吃完肉,公孙瓒拉着刘备的手送他离开府邸,接着酒劲儿,公孙瓒说出了心里话。 “他日玄德若在雒阳显贵,勿忘昔日并肩血战。” 刘备一副微醺的面貌,狠狠抱住了公孙瓒。 “绝不相忘!” ———————— PS:三更求票~~~御炎的玄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