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十七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第1/2页)
刘备把这个关键点给点出来了。 宦官不想直接出面操作此事,显然也是不想过度刺激士人集团,因此用许馘和张济作为马前卒冲锋陷阵,试图挑起士人内斗。 既然如此,大家见招拆招,做了许馘和张济,宦官又能如何? 想通了这个关节,一群人大喜过望,立刻开始热烈讨论相关内容。 如何搜集许馘和张济的黑料,如何攻击许馘和张济,如何利用舆论方式将两人逼到死路上等等。 这方面,他们操作的非常成熟,而且可以说这样做的危险性很低,相比于直接对宦官出手,这样做的危险性真的非常低。 东汉的政治规则在于三公权柄尽失,没有皇帝的支持和录尚书事的任命,三公就是纯粹的政治花瓶,没有太多实际权力,位置高而已。 也因此,罢免三公在东汉朝野看来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有什么天地异象或者自然灾害,三公被罢免就是理所应当的。 太尉,司空,司徒,随机选一个罢免,以此作为天子对上天的回应。 以此祈求上天看在他们如此“诚恳”的份上饶过他们,不要继续降下灾祸。wap..OrG 除此之外,当有人弹劾三公,揭露什么三公的黑料的时候,三公也有极大的可能面临被罢免的局面。 更关键的是——三公之位可以花钱买。 这一点是刘备和曹操熟悉之后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的内容。 光和元年,灵帝刘宏在鸿都门外公开开馆卖官。 只要出得起钱,爵位可以买,二千石官职可以买,四百石六百石官职也可以买,连三公之位都可以买。 当然,买官也不是没有潜规则的,是要花很多很多钱的,两千石的职位需要两千万钱,四百石的职位需要四百万钱,诸如此类。 三公价格不一,主要看购买者的人际关系和家产规模,少的五百万就能买到,多的要花上亿钱。 所以由此看来,买官者其实非富即贵,并非人人都可以。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东汉末年卖官鬻爵的现象并非没有现实原因。 这第一条,自然就是汉帝国当时有财政危机了。 这是任何一个帝国王朝晚期都会出现的事情,帝国的崩溃源自于财政的崩溃,这不难理解。 而这第二条,就是汉帝国早已买官卖官成风了,并非灵帝首创,很早以前就有这样的事情,只是相关行为一直是以潜规则的形式在暗中运行,不曾公开。 高官显贵在谋求升迁时,肯定也会花费数额不菲的公关费用给人事方面的官员请求帮助,然后再花点钱造造舆论声势。 这第三条,就是刘宏看的比较清楚明白的一点了。 别看那些高门士族之子一个比一個装的清高,但在他们的家中,一定堆着大量的非法收入。 一个两个不仅是高官,还是超级大地主,把持大量土地,拥有大量佃户,控制着巨量的财富。 所以刘宏这一招其实也就是把东汉帝国的政治潜规则摆到了台面上,把原先被公关给部分官员的公关费用掌握到自己手里。 反正你们谋取官职也是要花钱的,与其给了别人,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