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四百八十四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2/5页)

!”

    徐云和潘院士顺势望去。

    只见距离他们十多米远的位置上,此时正站着五六个人。

    领头的是个看起来六十多岁、面色黝黑、满头银发但却梳的一丝不苟的小老头。

    至于其余几位都很年轻,大概三十到四十左右,看起来像是学生或者助理。

    很明显。

    他们就是迎接潘院士和徐云的接待组成员。

    不过或许是潘院士身份比较特殊的缘故,徐云没在他们的手上看到接待牌,看上去应该是和翁同通过手机联络进行的定位。

    听到翁同的招呼后。

    远处的小老头同样面露喜色,使劲儿挥了两下手,带着其余几人快步走了过来。

    这个小老头似乎是个比较感性的人,明明离着翁同还有三四米,便大声的‘哎呀呀’了起来:

    “哎呀呀,老翁,可算是见到你了,咱俩有五六年没见了吧?”

    翁同见状同样上前两步,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晃动了几下,感慨道:

    “五年了,整整五年了,上次咱们见面,还是在17年老黄他女儿结婚的酒席上呢,当时你还顺了盒软中华。”

    “说来也怪,明明老张你一个燕京土著,我一个一年有三个月待在燕京跑项目的半北漂,结果到头来呢?五年才见了这么一次。”

    被翁同称为老张的小老头不由哈哈一笑,握着翁同的手愈发用力了几分:

    “没办法,我虽然是燕京人,但项目可是远在外地,你想见我当然难了——不瞒你说,我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

    老张还特意松开手,用食指和中指晃了晃,比划了一个‘二’的模样。

    翁同亦是感慨不已。

    随后二人又寒暄了几句,翁同便将小老头儿带到了众人身边,介绍道:

    “来,几位,我和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华夏工程院的张子昂院士,华夏探源工程第二阶段首席方案设计师。”

    “国内的二里头遗址、陶寺遗址、水洞沟遗址群第一地点以及殷墟的亚长墓、妇好墓的挖掘方案,都是出自老张之手。”

    听闻此言。

    一旁的徐云与陆朝阳顿时肃然起敬。

    张子昂。

    说句实话。

    在今天见面之前,他们从未听说这个名字。

    这其实很正常。

    毕竟华夏工程院现有院士数量多达892人,加之工程院和科学院有不少领域并不重叠,遇到没听说过的人名很正常。

    实际上别说徐云和陆朝阳了。

    就连潘院士都认不全所有的院士呢。

    就像高中初中的各个年段,人数少点的两三百,多点的**百,可大部分人又认识多少呢?

    一般也就仅限于自己班级(同高校或者同领域的院士院士),至多周围两三个班级(有交集的方向)罢了。

    除此以外。

    顶多就是段花段草、或者成绩排在全年段二三十名、名气跨越了领域的那些人而已。

    当然了。

    不认识归不认识,这并不妨碍对方是个牛叉至极的大佬。

    从翁同的介绍上就不难看出,对方的能力必然很强,否则绝无可能被委以那般重任。

    无论是二里头、陶寺还是殷墟,都是国内堪称瑰宝级的历史遗迹。

    介绍完张子昂的身份后,翁同又摊平手掌向着潘院士,对张子昂说道:

    “老张,这位就不需要我多费口舌了吧?”

    张子昂笑着点了点头,主动对潘院士伸出手:

    “那是当然,前几天的那场发布会结束后,想必国内不认识潘院士的人已经不多了。”

    潘院士的年龄和张子昂差不多大,不过由于工作条件的缘故,二人外表看起来完全是两个年龄段的人,潘院士见状连忙伸手与他一握:

    “张院士,久仰久仰。”

    客套完毕后。

    张子昂并没有急着打听重力梯度仪在哪里——早在今天之前他就被告知,这台设备关系到了部分国防机密,设备的运输不会随潘院士他们走常规途径。

    因此心中尽管好奇无比,张子昂明面上还是只能装作一片平静。

    接着他招呼几位随行的助理接过潘院士等人的行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奔向了停车场,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