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八章 找到你了,永乐大典! (第4/5页)
土层吗?” 众人顿时一愣。 接着姜成谷率先反应了过来,心中隐隐冒出了一个猜测: “潘院士,您的意思是......” 潘院士没有接他的话,而是继续说道: “其实除了小陆所说的积水之外,底层地宫还有一个标准逻辑难以解释的地方,那就是它不符合礼制。” “华夏古代的皇陵在布局上都要遵守固定的章程,比如说选址,比如说朝向,又比如说地宫的布局。” “九间墓室的布局是明朝的标准礼制,即便嘉靖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五年,他也很难打破这种规矩——所以很多人宁愿认为《永乐大典》存放于左配殿,也不相信嘉靖会再挖一个下层地宫。” 听闻此言。 饶是对于积水问题依旧心有不解,翁同和童怀军两位考古专家还是点了点头。 这话算是说道他们的心坎里儿去了。 早先曾经提及过。 在相信《永乐大典》存在于永陵的群体内部,可以分成三个派别。 分别是认为永陵在左配殿的降临派。 认为嘉靖在地宫同层开了个密室单独存放《永乐大典》的拯救派。 以及嘉靖在地宫下方又挖了个第二层、用以安置《永乐大典》的幸存派。 其中幸存派不赞同拯救派的原因,就是地宫同层再开密室有违礼制,朝野必然强烈反对。 但实际上。 幸存派的观点,同样有些不符合明朝的皇陵规则。 因为理论上来说,帝棺所在的区域通向的便是‘地极’。 你在地极下方再挖个密室怎么着都有点膈应人吧? 只是明朝的礼制并没有明确禁止这种行为,所以幸存派相对拯救派来说更容易接受一点——但也仅仅是一点罢了。 很多人秉持幸存派的原因,其实不是因为真的信了它。 而是因为拯救派可能性几乎为零,同时降临派认为的左配殿必然早就被积水淹没了,《永乐大典》即便放在里头此时也早已和凢凢一样糊的一塌糊涂。 所以很多人出于美好期许的角度,才选择了幸存派。 可眼下的这个发现却验证了幸存派的观点,对于翁同和童怀军这样的专业人士而言,你说他们没点质疑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只是此前他们的心思全部都放在了底层地宫里是否存在《永乐大典》的探究上,对于地宫存在于下层的这个事实,也就抱着存在即合理的想法暂时搁置到了一边。 但现如今听潘院士这么一说..... 这确实有些奇怪。 积水、礼制。 这两个逻辑问题同时出现,这就不是用巧合能够解释的过去的了。 随后看着一脸茫然的众人,潘院士也不卖关子了: “诸位,我刚才看到了报告结果,所以厚颜站在上帝视角说一句比较指点江山的话,那就是......” “你们的思维其实陷入了一个误区。” 姜成谷顿时一愣: “误区?” “没错。” 徐云点了点头,从潘院士那儿接过了话头: “在大家的认知里,所谓的地宫,指的应该是地底下被挖出来的一个空间,就相当于咱们现代建筑里的地下室,对吧?” “但诸位有没有想过另一种可能呢....” “那就是位于地下深处的不一定是掏出来的地下室,也可能是被‘埋’进去的盒子?” “......” 听闻此言。 众人的脸上齐齐露出了一个问号: “?” 不过很快。 翁同便率先反应了过来,眼睛瞪得滚圆: “等等,小徐,你的意思是.....那个下层地宫,实际上是一个被埋在底下的巨大盒子?” “也就是书籍封装在箱子里,箱子的外部还有一层壳?” “宾果!” 徐云朝翁同竖起了一根大拇指,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感慨: “‘盒子’与‘地下室’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地下室有前往地面的走道,但埋在地下的盒子却没有。” “而根据重力梯度仪的检测,底层地宫与九殿地宫以及地面之间,也不存在任何连接的通道。” “也就是说嘉靖是先掏出了一个巨大的土坑,把那个‘盒子’塞到了地下,然后再在上方修建的九殿地宫。” “如此一来,也就不存在所谓破坏布局的问题了,嘉靖这天赋点果然点歪了......” 姜成谷and众人: “????” 妈耶? 这tmd也行? 不过仔细想想..... 好像还真说得通? 所谓破坏礼制破坏布局,指的是‘建筑’方面的事儿。 但如果只是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