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九章 这下真啥东西都往DNA里去刻了(6.241K) (第2/4页)
进制的数据存储材料。 至于为什么要用DNA作为数据存储材料呢? 原因同样很简单。 现在地球每一天所产生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5000年人类文明进化史的信息总和(Source:InternationalDataCorporation)。 这也是大数据时代这个词的由来。 按目前趋势估计。 仅明年一年之内,就将产生48ZB(1ZB=10^12GB)的数据量。 等到2040年。 全球最少需要一百万吨的硅基芯片,才能存储当年产生的数据。 所以,有人就瞄上了DNA。 从技术上来说。 除了二进制效果外,DNA能够从头开始进行人工合成,通过固相合成仪即可实现。 另外,DNA还能通过PCR技术在实验室中进行大量扩增。 这就保证了能够方便合成大量具有想要序列的DNA。 至于DNA用于信息存储的优势嘛.... 自然是存储密度大、能耗低、存储周期长等了。 比如DNA存储密度可达到10^19bit/cm3,也就是说理论上仅需要一公斤DNA,就可存储目前的全球信息总量。 在2012年的时候。 宾大的Church等人利用DNA合成技术存储了一本书,包括53426单词、11个图片和1个JavaScript程序,共5.27MB。 随后,他们又将一张动态gif信息存储入DNA中,并可导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自我复制。 到了去年,也就是2021年。 本土东南大学团队成功将校训「止于至善」四个汉字存入了一段DNA序列中,这事儿还登上了SCIENCEADVANCES。(DOI:10.1126/sciadv.abk0100) 但另一方面。 这个技术虽然比较有前景,但局限性也很大。 首先就是成本。 一般来说。 DNA的碱基AGCT要0.5-1美元一个,也就是3-6华夏币。 由于“耗材”太贵,无论是实验还是民用普及都有些难度。 其次则是读取的问题。 目前储存一部电影,平均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比起电脑硬件周期要长上许多。 当下整个技术最前端的是耶鲁大学Erlich带领的团队,不久前他们编码了一个叫做movie1的操作系统。 这个系统不但能顺利运行起来,甚至还能玩玩扫雷。 总而言之。 这不是一项凭空出现的技术,具备一定的成品基础和可能性,接受度上相对没那么困难。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 就像当初第五代吡虫啉配方外还有第四代这个门槛一样。 光环给出的这个DNA存储技术,恐怕依旧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研发才有可能取得成果。 与此同时, 徐云的心中还出现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他总觉得这项技术,似乎是为什么其他东西准备的一般。 但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没想通到底和啥有关系,只能暂时将这个想法放到了脑后。 也许只是自己的胡思乱想吧....... 总之无论如何。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这项DNA储存技术,也是目前他所得到的唯一一项实体技术。 之前的方程和地标顶多都只是有一定技术具现的可能性,不能算是保底的配方。 随后徐云调整了一番呼吸,将目光投到了最后两个光球上。 它们会出现什么东西呢? 很快。 啵~ 这一次。 出现在徐云面前的依旧是一张与DNA存储技术一模一样的纸片。 技术奖励二连击.JPG。 拿到纸片后。 徐云熟练的将纸片翻了个面,看到上头所写的信息时,整个人却是微微一愣: “好家伙,怎么是这玩意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