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 驴:净逮着一个嘬! (第2/6页)
发现屏幕上是一个微信的聊天对话框。 对话对象的备注是‘楼下菜市场小赵’。 对话内容是: 【周老师,今天有一条两斤多的草鱼,吃的太正反倒把鱼上唇给划破了,您看看要不?】 后头还附着一张图片,模样赫然与林振华袋子里的鱼一模一样。 林振华顿时嘴角一抽: “.......” 之前由于担心从汉华厂带来的鱼不够鲜活,所以他特意在抵达小区后,才找了个摊铺“钓”了条鱼。 结果没想到....... 老周居然是对方的常客? 大意了啊...... 而就在二人说话之间。 厨房内忽然走出了一位约莫五六十岁、有些憔悴但很有知性气质的女子。 此人腰间正围着一条围裙,看到林振华后顿时一喜: “林厂长?” “嗯,是我,来看看老周。” 眼见有人出现解围,林振华连忙打蛇棍随上,对徐云道: “小徐,这位就是老周的爱人,黄丽萍黄老师。” “黄老师,这是我的一位晚辈,中科大的徐云。” 徐云快步走到黄丽萍生前,很是恭敬的打了个招呼: “黄老师好。” 虽然这是他和黄丽萍的第一次见面,但他对这位黄老师的先天印象分却非常非常高。 毕竟按照林振华先前的介绍。 黄丽萍在周善服刑后没有选择大难临头各自飞,而是无怨无悔的等了他整整十二年。 光凭这一点。 便足够让徐云产生敬意了。 接着林振华将草鱼交给黄丽萍进行处理,转头看向了周善。 只见他下巴朝门外努了努,意有所指道: “老周,又是来挖你的?” 周善点点头,引着二人到客厅沙发上坐下,说道道: “这个月的第三趟了,意呆利驻华大使馆商务处的总干事迪亚波罗。” “不过比起其他说客,意呆利开的待遇倒是最优厚的,我都有些心动了。” 林振华立时来了兴趣,好奇问道: “啥待遇?” 周善耸了耸肩: “保证移民,签字费三百万欧元实时到账,拉韦洛庄园一套,年薪税后一百五十万起步,设立同名实验室加不低于五百万欧元的年研究经费,专利分成40%。”(这是猎头在挖我认识的一位大佬时开出的待遇) 林振华闻言,下意识的便与徐云对视了一眼。 好家伙。 这种待遇基本上可以算是拉满了。 签字费三百万欧元且不说。 光税后年薪的一百五十万欧元,就要远超国内官面上的待遇了。 目前国内院士们的账面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基本工资加双院——也就是科学院和工程院的补贴、外加国家特殊津贴,岗位津贴这几部分组成。 这部分的账面收入其实不高,累加起来大概在每个月九千左右。 另一部分则是所在地优待,也就是引进待遇。 目前国内院士待遇最高的高校是中北大学。 待遇为科研启动费200万元、安家费10万元、年薪20万元、来校后分配260平方米住房等。 待遇最高的单位则是双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待遇是200平方米的住房,并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安家费,启动经费100万。 除此以外。 就是院士们在商业上和其他机构的合作收入了,也就是体制外的科研收入。 这部分收入则有高有低,没有一个定性。 高的分红几千万上亿,低的可能才几十万上百万。 当然了。 说到体制外的科研收入,有些时候大家会有一个很奇怪的心理: 当听闻一位院士靠着科研年入数十万或者百万时,大多数人心中不会有什么其他想法。 甚至会感觉这种收入有些少了。 但如果在知晓某某院士收入千万甚至上亿之后。 很多人的心中,就会产生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了。 其实吧。 以徐云接触到的圈子情况来看。 国内年收入在百万以上的院士非常非常多,除了管理学部你几乎找不到百万以下的院士。 但另一方面。 收入破八位数的数量却真没多少,九位数就更别提了。 实际上体制外的科研收入,依旧是国外要优于国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