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二百九十一章 历史的车轮可能变慢,但绝不可能停止(9.8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一章 历史的车轮可能变慢,但绝不可能停止(9.8k) (第4/5页)

  “.......”

    徐云闻言,握着椅子边缘的左手,下意识便施上了几分力。

    先前提及过。

    在原本历史中,阿尔伯特亲王的对华态度一直都是个迷。

    至少在目前可以找到的所有会议纪要的扫描本、重要讲话的录入文件上,你连半个和东方有关的字母都找不到。

    但另一方面。

    这位确实是个实打实的工业狂魔——万国工业博览会就是他组织的,他对于机器的喜好近乎痴狂。

    因此他所提及的希望能和风灵月影宗合作的想法,徐云认为可信度应该不低。

    至少目前来看,有个事实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否认:

    那就是一鸦确实没有爆发,并且一拖就是十年。

    但问题是......

    英国皇室,或者说英国的利益阶层,并不仅有他一个人。

    别的不说。

    就说以亨利·约翰·坦普尔——也就是一鸦二鸦的罪魁祸首,使徒社面试时准备写诗称赞的那位外交大臣,他背后的辉格党就是个主战派。

    因为东方的潜在利益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大到了足以令某些阶层疯狂的地步。

    不说将东方发展成为殖民地吧。

    能将其变成一个贸易倾销地,都能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

    很早以前提及过。

    历史上的阿尔伯特亲王在一鸦期间只不过刚刚与维多利亚女王结婚,还没有掌握权力。

    二鸭的时候呢,他又已经到了人生末年,连行动和说话能力都完全失去了。

    所以这或许也是找不到阿尔伯特亲王对华态度的原因之一——无论是一鸭二鸭还是八国入侵,他都完美的错过了决策的关键节点。

    但这个时间线中的阿尔伯特亲王却不一样。

    由于一鸦没有正常爆发的缘故,他顺利渡过了新手期,从而拥有了决策的权力。

    因此在过去几年里,便出现了阿尔伯特亲王否定战争启动议案的情况。

    不过另一方面。

    虽然他是大英帝国的无冕之王,权倾朝野。

    可自从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皇室权力来源便不再是神,而换成了议会。

    议会绝大多数时候会尊重皇室意见,但当出现巨大利益纠葛的时候,双方可能就会产生异议了。

    于是乎。

    利益阶层的意志与阿尔伯特亲王的坚持,就像是势不可挡的洪水和勉强构筑堤坝一般,时刻都在发生着交锋。

    堤坝艰难的抵御着洪水的冲击,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堤坝随时可能崩溃。

    其实徐云不知道的是。

    在眼下这个时间点,这道堤坝便无限接近了垮塌的边缘:

    三天之前,亨利·约翰·坦普尔再次提出了英国最高规格的战争启动议案。

    历史上这次议案的结果是271票赞成、262票反对,从而开启了赫赫有名的一鸦。

    不过三天前由于阿尔伯特亲王的坚持,维多利亚女王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发表演说。

    因此这轮投票最终以265票同意,268票反对而宣告失败。

    议案虽然没有通过,但很明显,阿尔伯特亲王已经无法压制住那些主战团体了。

    不出意外的话。

    等到亨利·约翰·坦普尔下一次组织起投票,战争启动议案便会顺利通过。

    除非.....

    阿尔伯特亲王能够找到风灵月影宗,证明“合作有益”的真实性。

    徐云虽然是个外人,不太清楚这其中具体的条条道道,但大致判断出局势还是不难的。

    换而言之。

    一次沉重的选择,毫无防备的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阿尔伯特亲王显然认为风灵月影宗确实存在——毕竟肥鱼和徐云两次搞出来的事儿就在这边呢,哪怕徐云说风灵月影宗不存在估摸着也没啥人会信。

    所以阿尔伯特亲王唯一想确认的,就是徐云是否愿意将风灵月影宗的信息对他公开。

    这道题目的做题者看似是徐云,实际上也是阿尔伯特亲王给他自身出的题目。

    如果徐云公开风灵月影宗的信息,一切尚且还好说。

    但如果徐云拒绝透露信息......

    那么在某些事情上,阿尔伯特亲王也不会再去坚持反对了。

    因为他虽然喜欢工业,但毕竟是大英帝国的掌权者,很多事情他要考虑的是英国的利益。

    与此同时。

    徐云的内心也有些沉重。

    他并不是在犹豫自己该选哪个回答,而是为接下来会发生在东方的事情感到惋惜。

    因为他的选项,有且只有一个。

    毕竟......

    风灵月影宗,本就是他杜撰出来的一个宗门。

    他.....或者说罗峰这个人物,在这个时间线也不可能会永久停留。

    一年之后,他就会从副本中消失。

    诚然。

    他或许可以编造某些虚假的信息去拖延时间,但这件事情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是宋末、明末,给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