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六章 任务奖励,发财了! (第2/6页)
一张写满了字的纸。 在看到这张纸的瞬间。 徐云的心中便冒出了一丝熟悉感,隐约有了一些猜测: 当初他所得到的第五代吡虫啉配方以及DNA存储技术的相关内容,也都是记载在相同模样的纸上。 果不其然。 纸片入手后。 徐云的面前便出现了一道光幕: 【超强凝血明胶】: 【一种止血性的延展性极强的明胶,可被人体吸收,在保证物理渗透的同时可以产生超强粘性,三秒之内迅速止血,甚至可作用于心脏、肝脏等部位】 【配方仅提供关键节点内容,现实投产还需面壁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备注:赶紧多赚点钱吧,都tmd200万字了卡里的钱还没破三十万,丢不丢人啊?】 “凝血明胶?” 摸着手中的这道配方,徐云的眼睛逐渐焕发出了莫名的神采 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众所周知。 外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和外科止血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从基本的切开、结扎、缝合。 到血管三点式吻合技术。 再到目前各种复杂外科血管阻断吻合方式。 可以这样说。 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外科学体系的根基。 但就像再勇猛的小钢炮在冲刺过后也会疲软一样。 高速发展了一段时间后,外科技术在最近十几年也遇到了瓶颈。 传统缝扎、电切电凝、超声刀等止血吻合方式尽管可以有效止血,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对机体的二次损伤——例如物理损伤、电损伤、热损伤等。 而这些损伤呢,可能比手术本身损伤还大。 因此一直以来。 医学界和生物学界都在寻找一种合适的、有效的止血物品。 目前外科最常用的工具有两种,分别是氰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以及纤维蛋白胶。 其中氰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就是502的主要成分,它有个致命问题: 这玩意儿在含水的湿润环境下会逐渐分解。 它分解后不但会产生甲醛等毒性物质,而且其强度会随之下降甚至消失。 而这对于血管外科吻合来说,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因此直到目前,它仍只能应用于皮肤表面的粘连。 纤维蛋白胶则常用于术后止血。 这种粘合剂使用了从血浆中分离的纤维蛋白原,并用凝血酶将其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凝块。 这些凝块有一定粘性,但无法形成牢固的联结。 而且48小时内就会被降解。 另外。 其由于纤维蛋白原的特性,会导致手术部位广泛粘连,对未来可能手术造成风险。 所以虽然在2022年,大家偶尔能在某音某手之类的营销号上看到类似的生物技术突破。 但实际上基本都是夸大营销或者实验室层面的成果,距离现实投产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 说句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其实挺符合事实的话: 想要知道这种救命类物品是否已经作用于现实,最权威的地方反而是那些末日焦虑症老哥聚集的论坛或者贴吧。 这方面的消息他们灵通到了很离谱的地步,甚至有些魔怔了。 因此截止徐云穿越之前。 高强度止血明胶或者凝胶的成果寥寥无几,更别说这种可吸收的止血明胶了。 目前民用领域最好的两款产品,分别是霓虹小林和德国SOS的液体创可贴。 但它们的使用条件依旧比较局限,气味也不咋地,优点就是相对防水和不容易过敏。 至于军用嘛...... 看大毛和二毛公布的一些视频就知道了,用的还是CLS的颗粒无机止血剂叻。 更关键的是...... 这一项技术可不同于五代吡虫啉,它除了自身潜在的经济价值之外,学术领域的含金量同样不低! 此前在提及吡虫啉的时候曾经说过。 吡虫啉是属于经济前景广阔、但学术价值一般的技术。 而这款凝血明胶却不一样。 它一旦能被合成,即便暂时做不到规模化量产,也至少是个CNS主刊级别的成果! 这可不是意淫或者口嗨,这是有先例可寻的。 例如DOI:10.1126/science.aah6362,这就是一篇凝血明胶相关的science主刊论文。 毫无疑问。 如果徐云能够将这项技术变成现实,那么它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技术。 同时由于研究者众多,也不存在小黑子露出鸡脚的风险。 从布局角度上来说。 先有吡虫啉打下初步基础,再靠着凝血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