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四章 徐云的选择 (第4/4页)
ilinger做的是“道生一”,也就是单光子的量子隐形传态。 潘院士做的则是“一生二”,即将单光子扩展到多光子。 虽然目前潘院士已经突破到了十五光子,但贡献依旧不如AntonZeilinger1997年从无到有的突破。 而按照诺奖惯例,很少会把奖项发给同个方向的成果。 除非潘院士真的搞出了量子隐形传态,达到了“三生万物”的境界。 否则他这辈子基本上很难有机会得到诺奖。 而眼下的孤点粒子,却是一个绝佳的评奖机会。 和这两位大老比起来。 如果在提名者里加上了一个徐云,届时外界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风凉话和议论声。 保不齐啥‘太子’之类的帽子就会扣到徐云身上,给原本值得庆贺的事儿笼罩上一层阴霾。 当初科大在舆情事件中做出了‘举科大之力’的承诺,这份恩情徐云从未忘却。 所以无论是出于对两位大老的憧憬,还是出于对科大报恩的想法,他都不愿意见到那些言论的出现。 当然了。 如果换做其他人,估摸着也不会考虑太多,毕竟这可能是此生仅有的机会。 但徐云却不一样。 有光环在身的他,先天性的就站在了另一个高度上。 他今后获得诺奖的机会注定不会少,既然如此,完全没必要为了一个所谓的名头去硬蹭荣誉。 他不是爱豆,需要的不是曝光和头衔,而是知识。 这是他在小牛,在老苏,在小麦,在高斯黎曼身上学到的一种自我认知。 当然了。 今后如果有正当获得诺奖的机会,徐云肯定不会客气就是了。 ...... 俗话说得好。 知徒莫若师。 看着徐云认真的表情,潘院士脸上原先凝重的表情,也逐渐变得柔和了起来。 其实在徐云和陆朝阳抵达之前,他就与赵政国聊过徐云位次的事儿。 实话实说。 在科研生活中,他和赵政国都不是那种特别虚名的人。 例如此前的十二光子纠缠和祖冲之超算,潘院士都带上了陆朝阳和其他几位学生的名字,甚至还列为了共作。 赵政国也一样。 今年4月份的nature子刊,他连通讯作者的名头都没要,直接把功劳全给了自己的弟子。 所以从始至终,他们都没要贪图徐云名分的念头。 但另一方面。 正如此前提到的那样,徐云的贡献确实有些尴尬。 尤其是在他才25岁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提名的概率很低很低——因为诺奖也不是科大自己开的,评审团要考虑很多方面的事儿。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 潘院士他其实很担心徐云会陷入某个极端的状态。 也就是无论如何都一定要评奖露面,啥都听不进去,甚至有可能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这种例子可不是没发生过。 但如今看来...... 徐云的心态,要比他和赵政国所想的稳重的多。 想到这里。 潘院士不由轻呼出一口气,与赵政国对视了一眼,同时轻轻点了点头。 科大历来都是一所很有温度的学校,从来不会让让学生去为老师、去为科大做出‘牺牲’。 虽然他们很难给到徐云某些头衔上的荣誉,但却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补偿。 当然了。 这个补偿的力度,还是要取决于另一件事: 那就是...... 孤点粒子到底是不是符合标准的暗物质。 ........ 注: 生物钟还差三个小时调成爆更状态,大家再给我一天时间,六号开始爆更一周,八千起步,最多一万字!新手钓鱼人的走进不科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