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欠了我十亿两_第180章 《东方时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0章 《东方时报》 (第1/3页)

    太子成长基金建立后。

    二月二十五日,许家庄精心挑选出的优秀师资力量,就抵达了京城,进入了东宫,正式的介入到了太子朱慈烺的启蒙教育中。

    有语文老师一名(教授简体字与拼音读法)。

    数学老师一名。

    格物老师一名(即物理 化学)。

    军事老师一名。

    生活老师一名(了解农业、工业、商业、养殖业等生产活动)。

    暂时只有这么五人。

    以后会按照学习进度的情况,增加历史老师、地理老师、德育老师、艺术老师(传授音乐、绘画、建筑设计等内容),总之包罗万象,涵盖了方方面面。

    而这些老师的工资福利待遇,都是许家庄额外报销的,不在太子成长基金承担的范围内。

    由此可见为了参与到太子的教育中,许家庄是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抽调了宝贵的人才,干的却是培养封建君主的事情,将来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得不偿失。

    但即便存在这些风险,许家庄还是砸钱投资源推行了这个项目。

    原因很简单,只要能把未来的皇帝,拉拢到许家庄这边,让新皇的屁股完全倾向许家庄,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

    比如更好的利用大明境内的一切资源。

    比如借着皇帝的名义,名正言顺的搞一些事情,获得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借口等。

    要知道封建帝王制度,已经延续了好几千年,在无数百姓的心中,仍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想根除这种影响力,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能借力打力,用好这种影响力,则好处远大于坏处。

    就好比西方的殖民者传教士,只要胸前挂一个十字架,嘴里喊两句上帝,就可以随意的屠杀土着原住民,心里不会有半点的不忍与愧疚,良心实在受不了就多喊两句上帝,总能缓解多数人内心的不安与负罪感。

    许家庄日后的对外开拓活动中,也需要类似的‘上帝’,也需要一个合理的名义,比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要名正言顺,便干什么都没有疑惑,连打人都会更有力气。

    所以培养一个倾向于许家庄的皇储,是一项绝对划算的买卖。

    效果当然也是显着的。

    二十八日,接触许家庄新式教育仅仅三天。

    放课后。

    朱由检特意询问了太子的学习情况,问是上午的老师教的好,还是下午的老师教的好?

    “下午的老师们教的好。”虎头虎脑的朱慈烺想了想道。

    “为什么,下午的老师才教你三天而已。”朱由检不解,问。

    “因为下午的老师教的东西我能听得懂,上午老师教的不仅很难听懂,教的还是错的。”朱慈烺道。

    “错的?为何是错的,你且说说?”朱由检吃了一惊,那些大儒应该不会误人子弟吧?

    “姜先生教我《论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书本上的知识要经常复习,就会感觉到快乐,可学习那么辛苦,怎么会带来快乐呢?下午问了蕲老师才明白,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打架的招式要经常练习,打人的时候才会感到快乐。”

    “什么?”朱由检眼睛都要瞪出来。

    “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不是三个人里,有值得你去学习的老师,而是三个学生的力量加在一起,相当于一个老师,所以一定要团结。”朱慈烺又道。

    “???”

    朱由检感觉自己脑袋要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