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3章 十年以后,他将代表一个辉煌的时代! (第1/2页)
共享厨房内部一共有两个区,左边热火朝天地炒菜,右边的一大片则是一个简易的菜市场,常见的蔬菜、肉类都有,并且全部都是市场平均价。 而坐在菜市场中央的,正是老板娘。 对方本来正在招呼客人,却突然看到了外面的许秋,她脸上涌现出一抹喜意,赶紧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迎了出来。 “许医生!” 她还不忘叫了声正在某个灶台帮忙洗菜择菜的沈凝,“小凝,快看看谁来了!” 一个懂事的身影从人群中钻出,正是沈凝。 许秋有些意外。 他没有想到,在临海一院对面开共享厨房的,竟然是沈凝母女。 这一家人也算是急诊科那边的熟人了。 沈凝奶奶心思太坏,自家儿子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不愿意孙子牺牲,便把主意打到了沈凝头上。 不巧的是,沈凝还配型成功了。 这让沈奶奶更加疯狂了,甚至不惜抱着沈凝母亲滚下楼去,只为了搏一个昏迷时间差,赌自己比沈凝母亲先醒,从而作为亲属,抽取沈凝骨髓。 她也确实赌赢了,七十多岁,醒得早不说,还只有些轻微骨折,身子骨硬朗得不像话。 好在,急诊科众人都很喜欢小姑娘,一直保护着她,直到沈凝母亲也醒过来。 后来老太太闹了一阵,眼瞅着这边迟迟等不到配型,再加上她看不上临海一院这边的医疗资源,便带着儿子转院到天都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去了。 那地方有独立的血液研究所,亚洲第一,年骨髓移植量占全国医院的一半以上,就血液疾病的造诣而言,协和都不如它。 算是大夏,乃至于亚洲血液第一院、第一研究所了。 经此一番变故,临海一院对沈凝母女而言,便有了特殊的意义。 再加上几年前那场事故,沈凝父亲沈宝福也是在这里宣布抢救失败、下达死亡告知书…… 这也让母女两产生了在此定居的想法。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沈妈聊起往事时苦涩,但说到这里又情不自禁地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她看向正攥着许秋一根手指、满脸仰慕的沈凝,轻轻地道:“小凝她告诉我,以后她想当许医生你这样的医生。 古代还有孟母三迁呢。 所以我就想着,干脆就在这里定居了,也算是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吧——万一有一天她真的当了医生呢?” 秦祈音看了眼许秋,又捏了捏天真烂漫的沈凝,不禁失笑。 如果十多年后,沈凝真的考入临海大学,还进了临床专业,那时候她岂不是要跟在许秋主任的屁股后边当个小实习生了? 不过…… 十年? 对于一般医生来说,十年不过是从住院医到副主任,是漫漫医学之路上不值一提的艰辛路途的一小段。 但,十年以后,许秋还会在临海一院吗? 短短的半年,他从一个招牌没人要的本科生,到如今名扬大夏,并且隐隐有“大夏颅脑分离术第一人”的趋势。 给许秋十年时间,对方能达到哪一步,给这个时代带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