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_第二百九十四章:不敢奉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不敢奉诏 (第3/4页)

在得知照磨所竟不是在知府衙,而是在隔壁的一处大开间的衙署。

    刘荣皱眉起来:“都说官不修衙,区区一个小小照磨所,却还有自己独立的衙署,这像什么话。”

    李照磨却什么也没说,只觉得无地自容,他和高祥一样,都属于从重严惩的对象,此时心乱如麻,彻底不知该如何是好了,乖乖往照磨所去。

    这知府衙门里,一时哀鸿一片。

    刘荣则端坐,要亲眼等新官来进行交割,才能回去复命。

    …………

    张安世在公房里,提着笔,在想着新官的人选。

    寻常的府到京兆,职能扩大了不少,比如一般的府,财税都是由同知兼任的,这同知不但要管财税,还可能分掌地方盐、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等业务。

    可到了京兆这个层级,其实就和布政使司是同级别了,这个时候,无论是盐运、捕盗还是财税、水利以及军籍、抚绥,都有专门的官员专门进行管理。

    这还只是原先同知的业务,这判官的业务,还有推官诸如此类,都进行了细分,下置不同的衙署。

    也就是说……现在张安世手里头,单单需要的官员,至少就有二三十个以上,这可是正式的官职,有名有姓,有衙署的。

    他心里想着这些日子,府里还有下头三县自己接触的一些官吏,眼下,能提拔的,当然从这些人提拔,还有一些八品和九品的官员,张安世甚至想从书吏中提拔。

    书吏是吏,他们和官的区别极大,虽然他们都读过书,可他们之间最大的界限就是功名。

    若没有中举人以上的功名,便是再能干,也永远都是小吏。

    此时,一个书吏蹑手蹑脚的来。

    “公爷。”

    张安世抬头看他:“什么事?”

    “外头闹翻天了。”

    “噢。”

    书吏担心的道:“公爷……高同知他们……可能要流放去琼州。”

    “知道了。”

    书吏:“……”

    张安世道:“还有什么事吗?”

    “公爷……高同知他们……若不是为了公爷您……不至到这个地步,学生……学生以为,贬官革职也就罢了,可流放却太重了,子子孙孙,都翻不了身啊。公爷您若是肯为他们说句话……”

    张安世叹道:“陛下圣明,自有他的思量,这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书吏叹了口气,心里似在滴咕什么,可最终他摇头苦笑:“那么学生告退了。”

    “回来。”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书吏带着几分惊喜:“公爷您……”

    张安世道:“吴文墨,你多大年纪了,是什么功名。”

    “学生是秀才,已三十有四了。”

    “年纪不小了,还想考功名吗?”

    吴文墨苦笑:“学生才疏学浅,自知科举无望,这才委身于此。”

    张安世道:“听说你熟悉钱粮的事务?”

    “不敢,只是平日里跑腿多了……”

    张安世道:“你说,若是有个司府厅的司仓,你愿意干吗?”

    吴文墨一惊,司府厅的司仓,是从九品的小官,可别小看这东西,哪怕是这么一个微末小官,对于文吏而言,也是登天,毕竟官吏有别,即便再小的官,那也是吏部在册的,而吏的话……

    他讪笑道:“公爷您……言笑了。”

    这司府厅……一般的府里还真没有,只有像苏州这样的府里,或者京兆府才有这样的衙署。

    他哪里能巴望这个。

    张安世道:“好了,好了,你去吧。”

    吴文墨点点头,又露出几分不忍之色:“公爷……您还是出去看看吧……”

    张安世道:“我看他个鸟,难道教我还去看那吏部人的嘴脸吗?”

    吴文墨:“……”

    正说着,外头突有人道:“有旨意,请威国公去接旨。”

    张安世起身,对吴文墨道:“去知会一下,教大家一道接旨。”

    吴文墨点点头,匆忙去了。

    突然又有圣旨,这让吏部功考清吏司郎中刘荣有些滴咕,好端端的,怎么有圣旨来。

    此时,张安世出来,刘荣忙上前去行礼。

    张安世只白了他一眼,理也不理他,随即,便召了众官。

    高祥等人,正在收拾准备交割的文书,此时一个个沮丧的汇聚过来。

    他们见了张安世,行了礼,却也什么都没有说。

    方才张安世没有出面见他们,其实意思就很明显了,这个时候提出什么,反而没什么意思。

    张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