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七章:诚实做人 (第3/4页)
“前些日子,不是说太平府那边……大量的耕地都荒芜了吗?这是陈家和周家的人说的,周家那边,信誓旦旦。” 张太公听罢,冷冷道:“作孽,这是作孽,辛苦经营的家业,被张安世那小贼,分给了那些懒户,能经营得好吗?那些愚人,怎么能打理好田地?” “是,是。”李秀才笑了笑道:“可……这事……大家只是传,后来又听说,太平府内部,发生了权斗,争得极厉害,听说开会的时候,有人甚至直接砸了茶盏,几次都不欢而散。还有那张安世……” 张太公道:“这事,老夫早知道,昨日刘家人请酒,也说过这事,刘公乃是至诚君子,他的话……是可信的。” 李秀才却是道:“今日……才知道,粮价涨了,还有人说,看到张家的商行,拼命的私下里购粮……“ “什么?”张太公眼睛一亮:“此事当真?” “别的还可以是误传,可这事啊……还真是亲眼所见,是学生亲眼看过,粮价应声就涨了两成。” 张太公可能不懂耕地,可作为家里有隐田十万亩的人家,他却是懂粮价的。 这样的涨跌,很不同寻常。 几年南直隶的收成,可能会减少一些,可不至于造成这样大的波动。 张太公微微颤颤地站了起来,在婢女搀扶下,蹒跚走了几步,才带着几分振奋的神色道:“好,好……” 他笑了。 李秀才道:“不少商贾,都后悔不迭呢,他们倒是想要囤粮,可惜……” 张太公笑了:“囤粮,他们有仓吗?不过……昨日有粮商来收粮,本来老夫是答应了的,不过现在嘛……” 他笑了笑,意味深长的样子。 这不啻是双喜临门。 紧接着,他道:“叫管事的来。” 一会儿工夫,管事的便来了。 张太公当头就问:“咱们还有多少空仓?” “有许多呢,这陈米……差不多出尽了,就等收了夏粮……” 张太公眯着眼。 如果这个李秀才所言当真,那么……还真就是……一笔横财。 他有粮仓,有储存的设施,一切应有尽有。 张太公看向李秀才道:“你说……张安世收粮,是为了什么?” 李秀才猜测着道:“或许是因为太平府颗粒无收,所以……偷偷购一些粮……去弥补不足?如若不然……他那太平府……田地荒芜,只怕朝廷要见罪。” “哈哈……”张太公道:“不错,老夫也是这样想,这事儿啊……你再去打探一下。” “好。” 张太公回身,捏了捏一旁的女婢,道:“你平日不都说老爷我的身子不济了吗,今日老爷心情好……” ………… 次日正午,李秀才从栖霞赶回来,他越发的激动。 这一次,张太公端坐,早已在等他了。 二人见面,他就立即问:“如何?” 李秀才振奋地道:“又涨到了,涨了七十文钱……而且还是平白无故的涨,现在不少人……都急了。还听说,太平府开始派了许多人,把守各处的渡口和码头,不许人轻易出入,查得很严。也有不少商贾说……那些流言蜚语,都是胡说八道,太平府的粮食长势好得很。” 张太公笑了:“哈哈……这是欲盖弥彰,那些贱商,真是和张安世沆瀣一气。若真如他们所言,粮食怎么会涨?这可是真金白银,世上有这样的傻瓜吗?” “是啊,太公,学生也是这样想的。还听说,太平府要组织一批人,去参观他们什么什么乡呢,让大家看看粮食的长势。” 张太公又笑,带着几分嘲讽的意味道:“这张安世急了,此人善于做政绩,此等官方欺上瞒下的东西,老夫活了一大把年纪,早不知见了多少回了,无非是找一个粮食长势好的地方,让你去看看,实则……不过是偷梁换柱的把戏罢了。” “是极。张公高见,陈家和周家那边,也是这样说的,陈家的公子,还跳起来骂呢。” 张太公道:“这样说来,等夏粮收了,不但粮食堆不满粮仓,还可能粮食不足,这张安世又急着购粮,会想尽一切办法,好弥补和掩盖太平府的问题。若是这个时候,张家也购一大笔粮存着,不但……可以教这张安世更买不到粮,去给他涂脂抹粉,而且咱们还可能大赚一笔。” “学生也是这样认为,其实周家那边,也是这样想的。”李秀才眉飞色舞地接着道:“说无论如何都能大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可要是借此机会,弄垮了太平府,则是利国利民啊。” 张太公虽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