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二章:君臣相见 (第3/4页)
又有什么长进,我看没什么长进,那么你认为是什么缘故?” 刘春皱眉:“是教化的方法不对。” “错了。”张安世眼下颇有几分想要将眼前这个读书人挂起来,拿来当靶子打的意思,从前自己遇到的读书人,大多数都是进士的级别,一个个都是能言善辩,引经据典,信手捏来,单论口舌之争,张安世只有被他们按在地上摩擦的份。 今日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连秀才功名都没有考上的菜鸡,这是你自己撞到枪口上来的,那就别怪我张安世脚踢幼儿园了。 张安世道:“不是方法不对,而是……教之无用,这天底下,绝大多数人……务农为生,还有不少人,为人奴仆,我来问你,这些人读书又有什么用?” 刘春道:“他们读了书,自然也就不会沦为奴仆和务农了。” “这不可笑吗?”张安世笑了,不屑的看着刘春:“这就好像人人都可以考功名一样,若是人人都能考上功名,那么这天下,难道就可以人人都是举人和进士老爷,人人都可以吃喝不愁了吗?可实际上呢,有功名的人,绝大多数时候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需要务农,需要为人奴仆,去养活这些老爷。” 刘春抿着嘴,若有所思。 张安世道:“所以啊……要解决这所谓教化的问题,无非就是两条,其一……让人实实在在在教化之中,得到好处,比如这小学堂,能读书写字,将来他学其他的技艺,无论是算学,还有做匠人,亦或者是为吏,无论做什么,大家都发现,读书之后自己学这些东西,更加事半功倍,有了这些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你不需要催促他们,这天下的父母,便是不吃不喝,也会咬紧牙关,将自己的子弟送到学堂里去。” 若不是实在需要教书先生,也不至于跑来这里‘作秀’。 “这其二,就是要脚踏实地,想办法,教授他们真正可以学以致用的东西,而不是虚妄的指望教授他们考功名的东西,难道你能指望,全天下的人,人人都掉书呆子,个个都能作的—手好文章吗?若如此……那么对生民有何益?” 刘春想了想:“虽是如此,可是以利诱之总觉得是旁门左道。” 张安世大笑起来。 “你笑什么?” 张安世道:“我瞧你这一身儒衫,倒是华美,只怕价钱虽不至不菲,却也需几两银子来置办吧。” “这。” 张安世道:“你之所以说什么旁门左道,那是因为……你即便不去养活自己,也可以衣食无忧,所以才可以奢谈什么旁门左道,什么以利诱之,你这种人,我见的多了,自己没有饿肚子,便要求别人跟你一道高尚,自己有华美的衣衫,便要求别人不吃嗟来之食。你但凡见识过别人的艰辛,知道生活的不易,晓得有人为了吃饱穿暖何其忍辱负重。你就不敢说这样的话了。'” “这就好像一个富贵之家出身的人,对着街上的乞儿大谈仁义道德一般。你衣食无忧了,却不让别人追求吃饱穿暖,这样的人非但可笑,而且可耻。” 刘春听罢,想了想,他竟没有生气。 当然张安世也不怕他生气,他一声号令,至少可以凑一个连的刀斧手出来,将眼前这人砍成肉泥。 不过张安世终究还是忍耐住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今日自己是来招揽人才的0。 刘春便道:“其实我耕过地。” “是吗?”张安世道:“有何感想。” “确实辛苦。” 张安世道:“你挨过饿吗?” “这。” 张安世道.“所以……你不能用辛苦来简单的概括农人的艰辛。因为有人耕地,只是体验艰辛罢了,他可能会感慨,觉得自己有过劳作的经历,便能了解一切的真相。可实际上,还差得远呢。” 张安世道:“因为绝大多数耕过地的人,绝不会说,耕地辛苦。因为他们生下来本来就饱尝了艰辛,反而不会觉得……这有什么辛苦的。一头牛生下来就耕地,它会觉得耕地辛苦吗?其实真正令他们觉得艰辛的,恰恰不是如此,而是明明自己劳作了四季,最终却连饭都吃不饱,一场大病,要眼睁睁的看着妻儿老小离世,相比于这些,区区的辛劳算什么。” 刘春听罢,颇为触动:“这样看来,都督有这样的经历?” 张安世摇头:“我虽没有,见识却比你多。” 刘春: 张安世道:“还有何事?” 张安世当然不可能告诉他,自己两世为人,在上一世,自己年幼时在农村生活的经历,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