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三章:水落石出 (第3/3页)
挑污点来吹捧是吧,这些该死的小黑子。 朱棣的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了下去,竟觉得有些脑壳疼。 朱瞻基没想到皇爷的反应,竟是这样的大,一时之间,竟不知该怎么回应。 朱棣怒气冲冲地道:“民间之言,多是以讹传讹,你是皇孙,还是要多读正经的经史,不要总是沉溺在那牵强附会的胡言乱语之中。” 朱瞻基只好耷拉着脑袋。 朱棣见他一下子消沉下来的样子,便起身,拍了拍他的肩,很有耐心地安慰他道:“无论如何,吾家龙孙已是今非昔比,朕甚是欣慰,得孙如此,不枉当初靖难,给你传承这般大的家业。” 正说着,亦失哈却是匆匆进来,道:“禀报陛下,芜湖郡王求见。” 朱棣眼眸亮了亮,随即惊讶地道:“就已查明了?” “已经查明了!”亦失哈道:“郡王殿下禀告说,若是可以……他这便入宫拿人,除此之外……宫外头,也已抓住了几个匪首。” 朱棣大为振奋,带着几分激动道:“这个家伙……总算干了一件好事,也好,趁此机会,可以一网打尽!” 说着,朱棣背手踱了几步,接着道:“命张安世率锦衣卫入宫,还有……百官可还在殿外吗?” 亦失哈忙如实道:“都在殿外……不敢妄动。” 朱棣颔首:“好的很,那就好好的算这一笔账吧。” ………… 以张安世为首,押着十数人来了。 这些人口呼冤枉。 而张安世对此,似乎不为所动。 他此时也露出了如释重负之色。 不过想到即将要面圣,却又打起了精神。 当张安世出现在了文楼之外。 这文楼外头,百官束手。 他们一见张安世来,随即目光落在了在他后头押着的人身上,这骤然之间,有人色变,低呼道:“吴公……” 显然,被抓之人,许多人都是认识的。 即便是杨荣,也皱眉起来,不过他不露声色。 胡广更是抬眼之后,脸上透出几分震惊,又忙低下了头,露出了于心不忍之色。 胡广低声对杨荣道:“吴公……怎会牵涉此事……他……” 杨荣只嘴唇微动,用微不可闻的声音道:“你能不能不要见了谁都要惊诧,滥发同情。” 胡广:“……” 张安世在殿外站定,又有人入内通报。 文楼乃是小殿,殿中狭小,自是站不住百官。 随后,朱棣竟是徐徐踱步而出,他先抬眸看了张安世一眼,又见十数个人已被人按在地上。 至于百官,个个垂头不言。 朱棣的目光最后又落回张安世的身上,道:“还有何人,这百官之中,也有不少人牵涉吧?” 张安世道:“陛下,确实有不少。” 朱棣眼中透出几分怒色,接着冷然道:“那就拿人,一个都不要放过。” 张安世道:“臣读《春秋》,颇有感悟,正所谓,不教而诛,是为虐也。臣以为,还是先明正典刑为好,免得有人不服,认为臣滥杀无辜。” 朱棣颔首。 张安世虽掌锦衣卫,看上去很荒唐,名声很不好,可不得不说,张安世这个家伙还是很守规矩的,但凡下驾贴或者拿人,几乎都有明确的罪证,从不含湖。 这一点,朱棣知之甚深。 朱棣此时又道:“众卿都在,那么……就让他们也一并听一听,这些人……是如何谋逆的。” 张安世道:“是。” 朱棣目光逡巡,既落在百官身上,又从校尉们押来的十数个钦犯那儿,似乎也看到了一些熟面孔。 不过朱棣没有声张,他等张安世拿出实打实的东西来。 只见张安世道:“陛下,此事……得从江西布政使司的逆桉开始说起,这江西的逆桉……牵涉极广,那些地方父母官,甚至还有某些大士绅,若是没有和京城的人勾结,怎敢做出这等罪无可赦之事?” “所以……在江西逆桉桉发之后,江西的逆党虽然一网打尽,可远在京城,与这些乱臣贼子们勾结之人,却依旧逍遥法外。” 一提及这一场谋逆大桉,朱棣便禁不住冷冷地哼了一声。 百官们的心,已是提到了嗓子眼里。 张安世接着道:“可据臣所知,我大明牵涉江西籍贯的大臣,多如牛毛,且与那些逆党们有过瓜葛之人,更是数都数不清。不说其他,单说文渊阁中,胡公与金公,便是江西人。” 张安世说罢,笑着看向胡广,道:“胡公,你看我说的没有错吧,若是我查的没错的话,胡公……甚至和那江西的吴家,也是关系匪浅。” 胡广听罢,脸色骤变。 他原本还沉浸在同情他人的悲痛之中。 谁想到,转眼之间,他居然开始同情自己来。 胡广立即道:“我……我……胡说八道,好吧,老夫确实与这吴氏,颇有一些瓜葛……” 张安世唇角勾起,笑吟吟地看着胡广,面色意味深长。 ……………… 月初拜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