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章:你敢想吗? (第2/4页)
于是,终于有人肯尝试。 第一批出海的,照着方法,果然带着满当当的海鱼回来了。 这个时候,不存在所谓的过度捕捞,而且禁海之后,周遭海域的鱼群几乎没有渔民这个天敌,因此,毫无悬念的捕获量不小。 紧接着,他们一登岸,随即便有人开始给他们的鱼虾上称,照着价格,直接给银子。 这些新渔民们,睁着吃惊不已的眼眸,几乎是颤抖着捧着这沉甸甸的银元,竟是老半天说不出话来。 平日里务农,莫说是佃户,即便是那些寻常的自耕农,家里有个十亩八亩的土地,其实日子也是苦巴巴的,一年到头来,勉强有一点养家湖口的粮食就已算是生活不错了,至于钱……他们可能看过铜钱。 可银子这东西,除了偶有一丁点的银子打制成银饰当做传家宝之外,几乎不存在和人进行银子的交易。 可现在,这一趟出海,七八日下来,当这四五两银子落在手里,却给他们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他们眼里放着光,光里闪动着希望。 “多谢,多谢。” 一声声激动不已的致谢,这哪里是在卖鱼,就好像是在乞讨一般。 很快,消息传出来,紧接着,便有许多的百姓,开始蜂拥下海了。 他们乘着水寨设计出来的一种专用渔船,拿着设计好的新渔具,一个个奔赴汪洋,彼此之间,交流着打捞海鱼的经验。 至于哪家小子,出海几趟,竟回家便娶新媳妇的事。亦或者,谁家打捞的海鱼多,因而被水寨那边,赐了一个’捕鱼能手‘的匾额之类的话,更是令人津津乐道。 许多的渔场,几乎都是水师标定了位置,而后让人挂榜张出。 所有的海鱼,水师全数收购,并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要知道,这里是江南,江南的人口稠密,土地却是稀少,因而……即便大量的劳动力下海,其实也不会耽误农时。 而另一边,则是在崇明这儿,却出现了大量的晒鱼场。 海鱼太多了,收购之后,便立即雇佣一批人,开始掏去海鱼的内脏,而后直接进行晒干。 这海鱼因为本就有盐水,所以只要晒干,并不会腐坏。 等这海鱼晒干之后,再专门进行储存。 这崇明岛上,足足建了数十个鱼仓,便是专门储存之用。 此时此刻。 陆谦在他的指挥使司的值房里。 在制定了新的训练计划之后,而后召了书吏来。 “这几日,收了多少海鱼?” “这些日子,又增加了不少,如今,每日都在两千石上下。” 两千石并不多,至少相对于粮食来说。 可也不算少,换算成斤两,这可是足足每日两三万斤。 何况这可是鱼,是真正的肉啊。 陆谦点头,显得极满意:“继续求购,还有,听闻前日,死了一个渔民?” “是,恰好触礁了,有人摔落下水,其余人来不及救援。” 陆谦道:“让人带一些银钱,去抚恤一下他的家人,海中讨生活不容易。” “陆将军,咱们平日里收购他们的鱼,已是……” 陆谦打断他道:“一码归一码,殿下说了,很多时候的事,不是钱的事。能用钱来解决的事,才是最轻易的。人家家里死了壮丁,抚恤能花几个钱?可在人最悲伤的时候,给予一些慰藉,岂是区区几个钱能相比的?你呀,小事精明,大事湖涂。” 这书吏忙道:“是,学生明白了,学生明日着重就办这件事。” 陆谦颔首:“咱们水寨,练兵是首要的事,可是……开拓汪洋,如何教天下万民自海中得利,也是要紧的事。这诺大的汪洋大海,财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因而,水师既是军马,可也需是给百姓讨生计的先锋。如若不然,朝廷养我等何用?” 顿了顿,他似想到了什么,接着道:“除此之外,还有一桩要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