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四章 传递消息 (第2/3页)
面是地下室,跟防空洞相通,那里才是正儿八经的停尸间。 即使是在这种三伏天,停尸间里仍旧是一股阴冷的气息让人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寒意。 青白色的灯光下,一具尸体仰面躺在一张简易的木床上,老黎头掀开白布。 熊亮一看,这具尸体不是别人,正是陈子廉。 陈子廉在临城很有名气,他认识,甚至还听过他的课,那时的陈教授在讲台上给上百名学生授课,陈子廉课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通俗易懂,连跟熊亮一起去的王鹏都听得津津有味。 然而,那个曾经慷慨激昂站在讲台上的教授,此时大睁着眼睛,一副死不瞑目的状态。 熊亮又点燃了一根香烟,轻轻地放在尸体前,香烟袅袅。 “也就是您心善!别人才不会在乎这个呢,行动队的人就是送尸体的时候来了一次,就再也没来过,现在天这么热,放在这儿算怎么一回事?” 老黎头孤家寡人一个,好烟酒,胆子出奇地大,从临城调查室成立一直就负责看守停尸房。 “人死为大。死都死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熊亮伸出那只戴着佛珠的手,轻轻地在陈子廉的眼上抚了一把,“别有怨气,既然你这辈子干的这行,就应该早就有所准备,是不是?到了那边好好的,重要的是规规矩矩的,不然也会有麻烦。” “可不是嘛,,大学教授薪水也不少赚,好好的过日子不好吗,干嘛非要跟着红党干?”老黎头话中带着几分惋惜。 “他的家人呢?” 老黎头摇摇头:“行动队的人没说起过,怕是现在还不知道,又或许是没有家人,干他们这种事的,有了家人也是拖累。” 熊亮闻言忽然想起了杜金星劝自己成家的那些话。 等香烟只剩下那一小截无法燃尽的烟屁股之后,熊亮这才告辞离开。 老黎头回头看着陈子廉的尸体,一边摇着头,一边嘴里嘟囔道:“你若是泉下有知,就保佑熊组长多子多福、长命百岁。” 熊亮开车回到了家中,简单地洗澡收拾了一番,换了一身衣服,来到了靠北的一扇小窗前,将电灯关上,拿起望远镜向外看去。 他的家距离临城站调查室的办公楼并不远,甚至从窗户可以看到办公楼,杜金星的办公室里的灯依旧亮着。 熊亮放下望远镜,上床和衣而卧。 一个小时之后,熊亮悄悄地下了楼,从后面的窗户翻了出去。 他向西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一处街口叫了一辆黄包车,上车后,他简单地说出了地址:“拱宸桥!” 车夫点点头,拉着车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拱宸桥拱宸桥以北、桥东数百亩的土地,作为甲午战争战败的结果,成了日本租界。 与租界相邻的西侧则是一片棚户区,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的高楼大厦,也没有此起彼伏的洋人教堂,有的只是阴暗潮湿、纵横交错的小弄堂。 与另一侧接轨现代文明的桥头堡的地带相比,这里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 人力车来到了小河路的时候,时间已近深夜,街上一片死寂,远远地传来一两声稀疏的狗吠声。 昏黄的月光照在在弄堂口低矮的屋顶上,显得分外凄凉。 熊亮下车后,机警地左右看了看,然后快步闪进了弄堂,没多久,他的身影便消失在了黑暗的弄堂拐角处。 弄堂的尽头有一家卖羊杂的小铺子,面对的都是一些干苦力的食客,这些人平日里只能说混个饱腹而已,并没有肉食。 一般来说,只有在他们手头宽裕的时候,才会到这里点上一碗羊杂汤解解馋。 铺子的外表很是简陋,只是随意地挂了一个油渍斑斑的帆布招牌在门口,上面七拐八扭地写着“羊杂”两个字。 店内油漆斑驳的木制桌椅板凳歪歪斜斜,有的都是勉强站立着的,甚至有的已经缺了腿儿,倒在地上。 想来反正也没有什么人坐,店老板也就懒得修补更换。 来这儿吃羊杂的食客十之八九都是捧着大海碗蹲在门口,吃完,碗一放,嘴一抹,丢下几个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