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262 东南事变 (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2 东南事变 (二合一) (第2/3页)

 沈忆宸调侃了一句,然后随手披起一件大衣,便急匆匆的朝着门外走去。

    “青桐,早点休息。”

    听着逐渐远去的嘱咐声音,陈青桐脸上神情却变得凝重起来,她很清楚沈忆宸这种状态,绝对跟什么福建生意无关。

    只希望一切能顺顺利利就好。

    走出西厢别院招呼上苍火头等人,沈忆宸便乘着夜色来到了新院。

    此时的郑祥已经换上了一身干净衣裳,可脸上的沧桑憔悴,却没有任何的变化。看到沈忆宸过来后,便立刻跪倒在地满脸悲痛道:“沈公子,我们辜负了你的期望,还求救救福建的炉丁弟兄!”

    “有话慢慢说,我们之间不必如此。”

    沈忆宸赶紧把郑祥扶起,出言安慰了一句。

    福建这群矿工与自己生死与共,沈忆宸早已视为自己人,压根不需要用上“求”这个字。

    起身后平复了一下情绪,郑祥开始说道:“沈公子,本来我们依靠与倭奴的走私交易,已经能交上官府的矿税,还能有些余力去接济闽北矿场的炉丁弟兄。”

    “可是在去年,朝廷复设了直省税课司局,再次加派了课钞税。除此之外,吾等矿场弟兄还需供亿内外官属,花费远过于公税。”

    “要知道从正统十年开始,福建江浙一带便是天灾不断。如今再加上人祸,哪怕有着与倭奴走私贸易,依然无法填补上课税的窟窿,甚至还养大了内外官属贪墨的胃口。”

    “半个月前,尤溪县巡检率领官兵到了矿场征收课税,可炉丁弟兄们实在拿不出来。于是乎尤溪巡检下令官军封闭坑治,不允许再次开采,并且还说要把来年课税翻倍。”

    “走投无路之下,炉头蒋福成便与官军发生了冲突,打死了几个前来征税的衙役。”

    听着郑祥的诉说,沈忆宸脸色可谓是阴沉无比。

    去年在山东治水之时,他就已经知道朱祁镇在军费紧张的情况下,使了一记昏招各地复设直省税课司局,想要多收些税上来。

    并且为了不被地方官府贪墨,他从京师外派诸多官员跟太监,担任税课司官。

    京官外派,特别是这种掌控税收权力的京官与太监,几乎无一例外比地方官员贪墨的更狠更严重。并且为了伺候好他们,防止影响到吏部政绩考核,地方往往还会花费巨资款待,以求让外派京官满意。

    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百姓身上收刮民脂民膏。

    广西瑶民、川贵苗民,便是最先一批起义动乱的势力。导致到目前为止,西南地区还在进行着大规模平叛战争,麓川政权开始死灰复燃。

    明朝历史上东南起义的苗头,本来被沈忆宸利用倭奴的贸易顺差压制住了。

    甚至沈忆宸还凭借着历史先知优势,提前嘱咐叶宗留等人屯粮防备天灾。对于华夏数千年来的底层民众而言,只要有一口饭吃能苟且活下去,他们便不会造反起义。

    但如果朝廷连这点卑微的要求都满足不了,便会让统治者明白,什么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只能说历史巨轮滚滚向前,很多时候不是人力可以阻止,沈忆宸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了最大可能稳定东南局势。

    现在看来,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于事无补!

    “仅仅是打死了几个衙役吗?”

    沈忆宸反问了一句。

    明朝官是官,吏是吏,前者属于士大夫统治阶层,后者地位没比农民高到哪里去。

    如果只是打死几个衙役的话,沈忆宸还能凭借如今自己在朝中的权势跟影响力,想办法平息这场事端。

    可如果涉及到官员士大夫,那这桩事情就很难善了。

    对于中央政权来说,统治威严不容挑战!

    听到沈忆宸的反问,郑祥没有立即回答,仅面色凝重的摇了摇头。

    看到这个动作,沈忆宸倒吸一口凉气。其实他从郑祥这副模样状态,心中就已经有了答案,却还想着抱有一丝侥幸罢了。

    “杀了多高品阶的官员?”

    沈忆宸询问的无比直接,这副形象要是放在文武百官眼中,估计得大跌眼镜。

    毕竟杀官犯上这种事情,对于沈忆宸来说不算什么新鲜事,诛王之举都干过,还有什么官员比得上这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