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3 父子联手 (二合一) (第2/3页)
这里面不仅仅有着与叶宗留的交情,还有着沈忆宸对于起义军的同情。 他们并不是为了权势或者财富杀官造反,当人连活路都没有的时候,你能要求他们默默等死吗? 可站在朝廷的角度,这就是对于统治跟制度的挑战,杀官造反必须做到零容忍,否则便会遗患无穷,甚至是造成分裂跟割据。 孰对孰错,孰是孰非,没人可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这就是为什么沈忆宸会尽力安抚叶宗留等人,想着把东南的农忙起义危机给扼杀在萌芽中。 因为一旦起义造反的事情发生,就不存在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必然无可挽回! 更重要一点,便是正统九年皇帝曾下令过,命福州府同知郭琰建造下番海船。 这项旨意在历史上的记载仅有只言片语,谁也不知道朱祁镇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大明是否会重现永乐年间的下西洋盛况,甚至更进一步的开放海禁!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在正统朝时期,大明还存在着征服大洋的雄心壮志。 可偏偏这项历史进程,被东南农民起义给打断了,从此煌煌华夏文明错过了大航海时代,步入了封闭与落后。 自己对缓和福建矿工的矛盾做了这么多,却丝毫没有改变历史巨轮的走向,沈忆宸此时都不由阴谋论的猜测,福建局势迅速糜烂,是否跟东南数省的地步官员阶层有关系。 清朝有着一句名言,叫做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明朝一旦在朱祁镇手上开了海禁,同样会影响到百万漕工跟数省地主阶级的利益。 否则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当然,这仅仅是沈忆宸的猜测,有着某种势力刻意放大乃至鼓励矛盾的发生。 但不管是否真的存在,沈忆宸都得想法设法避免起义范围扩大,否则当历史上邓茂七领导的浙江、江西等地农民加入后,起义军规模会迅速膨胀到几十万。 到了那个时候再去做些什么,都已经于事无补了。 “公爷。” 沈忆宸恭敬的向着成国公朱勇作揖行礼。 “找我有何事。” 成国公朱勇停下了练拳的动作,淡淡朝着沈忆宸问了一句。 不是事关重大,这小子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找自己。 “公爷,福建发生了矿工暴动,尤溪县令以及布政司参议竺渊身亡。” 听到沈忆宸这句话,成国公朱勇表情瞬间就凝重起来。 要知道哪怕广西瑶民、川贵苗民这等有组织的土司叛乱,都没有发生过三品大员身亡的先例。甚至就连数次麓川大战,也仅仅是武将阵亡,福建居然能乱到这种地步? “你是如何知道的?” 朱勇没有质疑真假,他知道沈忆宸的秉性跟风格,不是证据确凿的事情,绝对不会来找自己。 但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自己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这等军国大事都还不知道,沈忆宸能先一步得知。 此子哪来的情报跟信息? “公爷,福建矿工暴乱的消息,应该很快就会禀告到朝廷,晚辈希望公爷能从中缓和一番。” 沈忆宸昨夜想了很多求助人选,可思前想后都感觉无法左右局势,杀官造反这件事情实在太过于严重。 唯一有希望从中斡旋的,只有成国公朱勇这种级别的勋戚。甚至不出意外的话,皇帝就算是派出朝廷大军征讨,统军将领大概率也是勋戚。 土木堡之变前,勋戚掌控着大明的军国权势! “我为何要从中缓和?” 成国公朱勇面无表情的反问了一句,历来叛乱犯上者,只有投降认罪或者去死这两条路可走,没有第三个选项。 身为当朝国公,镇压平定四方叛乱乃天职,沈忆宸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跟定位了吗? “福建矿工暴乱并非有谋逆犯上之意,仅仅是朝廷苛捐杂税逼迫的走投无路,底层百姓疾苦还望公爷能出手拯救万民!” 沈忆宸拱手朝着成国公朱勇长鞠一躬,只有他能避免朝廷跟叶宗留等农民起义军的战争。 这一张对于大明而言,无论谁输谁赢,都是同室操戈自相残杀。 获利的只会是南疆跟北境的蛮族! “是为了拯救万民,还是为了与福建矿工的私交。” “沈忆宸,你背后的一些动作,真当本公不知吗?” 成国公的语气很淡漠,他没有后世历史的上帝视角,并且身为勋戚权贵阶层,对于什么矿工农民,也缺乏了一丝理解共情。 在朱勇看来,沈忆宸会向自己求助,仅仅是为了徇私。 毕竟公府进来的这一批仆役,均是福建矿工出身,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能顺利进入公府,还得到了朱勇的点头首肯。 以往没有点破,仅仅在于成国公朱勇很明白,作为一名成熟的官场政客,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跟亲信,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但为了私交去违抗军国大事,便有些分不清轻重缓急,以如今沈忆宸的身份地位,不应该再继续天真幼稚。 “公爷,晚辈绝非为了私交,如今大明西南正在进行着征讨蛮族土司,据传思机趁机秘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