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64 傲慢与抗争 (二合一) (第3/3页)
使去围剿,大败后发现情况不对,江西布政司的兵马过来支援合围。 结果不但没有合围住,反倒让起义军打了个先手,进行了一场漂亮的“反围剿”战役。 后来没办法,意识到星星之火愈演愈烈,朝廷方面派出御史柳华,提督闽浙赣三省兵马合力“征剿”。zWWx.org 起义军见到朝廷大军来势汹汹,他们也不是什么傻子,转变策略在三省边境地区展开游击战,还多次给予官军重创。 御史柳华战事不利被朝廷问责,都指挥邓安便把锅都甩到了他头上。再加上王振急于找个人问罪立威,于是下令逮捕柳华。 听到这个消息后,柳华选择喝药自尽,同时宣告三省合力征剿彻底失败。 到了这一步,起义军已经席卷三省之地,形成了数十万规模的大势。 大明王朝终于反应过来,这不再是什么小打小闹能解决问题的事情。于是命令勋戚宁阳侯陈懋领军,保定伯、平江伯为副将军,再加上数位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以及刑部尚书金濂跟太监曹吉祥监军。 这份名单堪称豪华配置,仅次于蒙古跟麓川战役的军力名臣部署,再配上从京营和江浙调来的大军,于正统十四年终于攻破了起义军的驻地,算是稳住了东南起义的局势。 由此可见,大明的傲慢轻敌不仅仅放在“外患”蒙古身上,对于“内忧”同样如此。 “臣附议。” “臣附议。” 紧接着又是数位大臣赞同王佐的意见。 听着众大臣都认为福建矿工能轻松剿灭,不需要劳师动众,邝埜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朱祁镇内心里面,同样偏向于王佐的意见,这里面除了没把福建矿工当回事外,更多是在于军费紧缺的情况下,就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蒙古瓦刺部狼子野心,数次大庭广众之下冒犯天威,这让心高气傲的朱祁镇如何能忍? 等到国库稍微充裕之时,便是大军马踏漠北之日! “成国公,你有何看法?” 得知了文臣意见后,朱祁镇最后把目光看向了成国公朱勇。 毕竟现在的勋戚可不是什么吉祥物,真到了大战来临的时刻,还得靠武勋领军作战,而不是文官纸上谈兵。 英国公张辅年纪大,最近已经逐渐淡出朝政,成国公朱勇正值壮年,当承担起军国大任。 “臣无异议。” 成国公朱勇拱手回了一句,没有表达自己看法。 可是在话音落下后,他却把目光放在了队伍末端的沈忆宸身上。这份动作跟暗示,实在有些过于明显,甚至到了让在场众人惊讶的地步。 堂堂成国公在军国大事上闭口不谈,反而打算把沈忆宸给推出来进言献策? 哪怕举贤不避亲,好歹也得看看沈忆宸能不能担此大任,弱冠之年能做到文采斐然已是天才少年。莫非还真能做到文武全才,掌控兵戎之事?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可是警醒了后世千年,军国大事岂容儿戏? “沈爱卿,你莫非有什么良策?” 既然成国公都这么暗示了,这个面子皇帝不好不给。 加之他也好奇,沈忆宸到底能给出什么建言献策,兵家大事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稍有不慎便会一败涂地。 “回陛下,臣确实有不同看法。” 沈忆宸终于等到了发言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 “噢……沈卿说来听听。” “臣不建议征讨福建矿工,暴乱根源不在于民,而在于官!” 此言一出,简直全场哗然! 众大臣本来看到成国公朱勇举贤不避亲,还以为他是给沈忆宸出谋划策了,好在皇帝面前博取功绩。 结果万万没想到,沈忆宸居然反对剿灭乱民,并且还把过错归咎于官服身上。 如果沈忆宸此刻不是站在文华殿,面对的是皇帝与当朝重臣,这番言语出来简直跟乱臣贼子无异! 别说是皇帝群臣震惊,就连答应帮忙的成国公朱勇,都满脸诧异的看向他。 就算福建动乱根源在于苛捐杂税,好歹你也委婉点说出来,这般直言不讳真就不怕皇帝问罪吗?无限循环的我成了大明勋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