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7 皇帝重托 (二合一) (第2/3页)
,背影流露着一种落寞与无奈。 是我多心了吗? 对于朱仪这般作派,沈忆宸完全猜不透对方的想法跟目标。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他会如此忌惮的原因,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并没有处在一个对等的位置上。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沈忆宸默默念叨了这句话后,就不再多想,转身回到西厢别院中,同时脸上有了一副故作轻松的神情。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他从来都不会带到家中,让母亲跟陈青桐为自己担心。并且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要再度出镇福建,与妻子相处的时间不会太多。 正月初三的早晨,沈忆宸便接到了从宫中传来的口谕,皇帝要他进宫面圣。 对于这突然的召见,沈忆宸大概猜测是与福建平叛有关系。于是不敢有丝毫的拖延,换上一身公服后,便坐着马车急匆匆赶往了紫禁城。 武英殿内,朱祁镇此刻正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望着门外正踱步走来的沈忆宸,脸上神情尽显帝王威严。 相比较处理朝政事务的文华殿,武英殿更偏向于处理军国要务。朱祁镇已经不记得,自己上一次御武英殿是什么时间,但是这一次,他有着一件极其重要的耀武扬威之事,要托付于沈忆宸。 “臣,叩见陛下。” “爱卿免礼!” 朱祁镇摆了摆手,示意沈忆宸不需要行繁文缛节,现在不是正式的朝会,很多东西能免则免。 “谢陛下。” “向北你可知道,朕召见你所为何事?” “臣大胆猜测,为福建平叛之事。” “是,也不是。” 可能没有其他朝廷重臣在场,朱祁镇相对要放松许多,还与沈忆宸卖起了关子。 “臣,愚笨。” 身为臣子最忌在皇帝面前逞能胡乱猜测,既然皇帝想要卖关子,那就满足他的虚荣心。 果然听到沈忆宸这句话后,朱祁镇嘴角流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继续问道:“向北,你可了解大明宝船?” “臣,知晓。” 宝船便是永乐帝下西洋的主力船只,直到明宣宗时期才停止建造,距今不过二十来年而已,民间依然流传着它的传说。 “早在三年之前,朕便命人在福建督造宝船,准备复现永乐大帝下西洋的盛况!” 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朱祁镇的脸上浮现出一抹骄傲跟狂热。 对于皇帝而言,开疆拓土,万国朝拜,绝对是帝王的至高荣耀。 明太祖、成祖时期,马踏漠北,剑指西洋等等壮举,一直都让朱祁镇心神向往之。 他的帝王野心,就如同当初殿试给出的考题一样,是要超越大明王朝历代列祖列宗,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开平盛世。 重现宝船下西洋的盛况,便是朱祁镇要达成的目标之一。 只可惜这个伟大的愿景,遭受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认为造宝船下西洋是劳民伤财,好大喜功之举。 没办法,朱祁镇只能绕过内阁跟内部,下中旨密令福州府同知郭琰建造下番海船。 数年过去,这桩在朱祁镇眼中看来,是丰功伟绩的壮举,却始终无法与人分享诉说。如今终于等来了沈忆宸,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炫耀自己的成就! 郭琰建造宝船的事,沈忆宸早就从奏章中得知。不过他很理解朱祁镇这种想要与人炫耀跟分享的心情,于是乎便装作一副震惊的模样,开口奉承道:“三宝太监下西洋通行万里,彰显了我大明的文治武功,令四海臣服。” “陛下有此等雄心壮志,定能光昭祖宗四圣之业!” “果然知朕者,莫过于沈卿!” 朱祁镇拍案而起,这些年满朝文武,莫不是持反对意见。没想到沈忆宸态度迥然不同,还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种认同感带来的振奋,哪怕身为皇帝都不能免俗。 不过激动之余,朱祁镇神情很快便黯淡了下来,他开口说道:“朕志在四方,可天不遂人愿,福建时不时的动乱,导致宝船进度异常缓慢。” “这次沈卿前往福建平叛,朕期望你除了镇压乱臣贼子外,还能督造下番宝船顺利完工。” “向北,莫辜负了朕的期望。” 朱祁镇说这番话的时候,不完全是一种嘱咐跟客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