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273 圣人之道(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73 圣人之道(二合一) (第2/4页)

心,在于坐而论道,探寻圣贤至理!”

    “每届西湖雅集,均会出一个论题,今年由老朽跟三位大儒给出的论题便是……”

    吴与弼说到这里的时候,刻意的停顿了一下,引得在场文人士子纷纷探长了脑袋,想要先“睹”为快。

    要知道明朝哪怕是被理学一统天下,终究很多门派之间,还是有着不同的学术观念,四书五经中有擅长的类别。

    一旦这个论题切中本家,优势有多大将不言而喻。这点很类似于后世的辩论,只不过没有正方反方,以及团队作战罢了。

    “何为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

    听到今年西湖雅集出了这个论题,很多人不由倒吸了口凉气。

    很多时候不怕论题剑走偏锋,就怕它不偏不倚大道中庸。特别是讨论圣人之道这种话题,数千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位名士探究过,想要超越先人出彩极为不易。

    这题目出的真是大道至简,让人无从下手。

    “有哪位小友,愿意上来论道吗?”

    望着台下众人神情,吴与弼内心却非常满意,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越是难以出彩的题目,如果能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学说,就越能证明论道士子的实力。

    做不到力压群雄,凭什么去名扬天下,这个世界上哪有捡便宜的好事情?

    可能是这个题目过于正统,面对吴与弼的询问,没人有绝对的把握当这个首先发言的“守方”。

    看着台下文人士子不为所动,吴与弼并没有催促,相反转身与其他三位宗师大儒,一同坐在蒲团上静静观望。辩经论道从来都不是一时就能得出结果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到了西湖雅集结束,都无法最终证道。

    吴与弼不急于一时,追寻大道至理的过程是漫长的。

    “向北兄,不打算上台展露才华吗?”

    徐东海问了一句,沈忆宸有三元及第之才,当之无愧的大明魁首,这里没谁比他更有资格上台论道。

    “看看吧,我不太擅长这些。

    “你不擅长?”

    听到沈忆宸的回答,徐东海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圣人之道属于无比扎实的论题,但凡能考中个秀才功名,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当然,想要说出彩就不容易了。论题下限很高,上限同样很高。

    沈忆宸当世文人魁首,他要是连这种题目都不擅长,那谁还敢说自己擅长?

    “这几年疏于学问,确实如此。”

    徐东海这副惊讶表情,就让沈忆宸知道他心中想的什么。

    不擅长还真不是沈忆宸的谦虚,科举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熟读专研的内容与辩经论道大不相同。

    这就好比后世高考佼佼者,你让他们去参加辩论赛,不一定能稳操胜券。更何况沈忆宸这几年,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官场跟民生上,哪有精力去钻研学问,更别说与在场的这些毕生研读理学的人相比了。

    说到疏于学问,徐东海可谓是深有同感,他这两年在杭州府为官,基本上也没这么摸过圣贤书。

    早年间那些学问知识,不知不觉中忘了许多,现在让他再参加一次科举考试,恐怕得名落孙山。

    不过就在此时,一道响亮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在下愿意一试!”

    循着声音来源,众人纷纷把目光望了过去,这才发现率先站出来的,正是霍州学派曹端的关门弟子陈瑞初。

    “不愧是曹公弟子,陈瑞初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名师出高徒,能得到曹公青睐岂是泛泛之辈?”

    “听闻陈瑞初隐约为霍州学派后辈之首,说不定下一届曹学领袖人物便是他。”

    “有很大可能,曹公仅有嫡子曹深继承了衣钵,孙辈无人出彩,陈瑞初定能将霍州学派发扬光大!”

    名门弟子加上自告奋勇的举动,让陈瑞初赢得了在场文人的一致称赞。

    同时这个场面,也让很多人心中隐隐有些后悔,早知道自己就站出来博个头彩,说不定也能众望所归。

    “上台来。”

    “是。”

    陈瑞初拱手遵命后,便昂首阔步的走向高台,神情姿态尽显英俊洒脱。

    甚至就连那些退下去的乐师舞女,远远望着都眼现桃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