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320 致命决策 (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0 致命决策 (二合一) (第2/3页)

要更甚,但恰恰在于关系不够紧密,让他压根就不敢提出这样的质疑。

    毕竟在福州见识过沈忆宸的手段,万一对方真的是想谋逆造反,自己此时要是提出反对质疑,岂不是得被拿来祭旗?

    冯正的怀疑很快便得到了证实,首先现在已经担任福建五大水寨统领的陈善恭站了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末将相信沈提督为国为民,愿寸步不离左右!”

    陈善恭曾是叶宗留的亲信,随着大明领土上的“叶宗留”被诛杀,前往外岛经营对倭走私贸易后,他就入伍跟在了沈忆宸的身边,成为了福建水师中的铁杆拥护者。

    “沈提督胸怀大义,末将誓死跟随!”

    福州左卫的孟大,同样毫不犹豫表达的自己态度。

    他本事一个小小把总,却得到了沈忆宸的赏识,依靠着平叛之功跟灭倭之功,硬生生提拔到了福州左卫指挥使的位置上。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孟大只知道自己这条命是沈忆宸,赴滔倒火在所不辞!

    “末将愿往。”

    “还有卑职。”

    ……

    一个个领军将领站了出来,更为离谱的是绝大多数的中低阶层军官站在了沈忆宸这边。

    毕竟相比较上流阶层的权衡利弊,中低层军官更加的纯粹忠诚。他们只知道沈忆宸来到福建提督军务后,自己卫所弟兄们再也没有拖粮欠饷,并且获得了身为军人的尊严跟荣耀!

    望着眼前这一幕,李瓒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他嘴中只能叹息一声道:“准备抛锚,登陆吧!”

    “是,卑职遵命!”

    随着一道道命令传递下去,宝船舰队的船员们开始慢慢放下船帆,缓缓朝着大沽海防口码头驶去。

    而与此同时,大沽海防口的官兵们,见到这一幕后简直是惊呆了。

    自从宣德年间最后一次下西洋后,大明宝船便被封存起来,二十来年过去估计早就已经腐朽不堪了吧。何时还能出现一支大明舰队,浩浩荡荡的行驶在渤海湾,如果不是桅杆上那高高飘扬的明旗,估计他们都要以为是敌军来袭!

    “来人,赶紧快马加鞭,把大沽海防口的情况汇报京师,就说有未知的明军舰队要登陆!”

    驻守在大沽口的千总,还算是有点见识,明白像这种规模的大明舰队靠岸,上面肯定早早就下达通知迎接。

    没有通知,要么就是秘密军事行动,要么就是无召赴京。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是他这个小小的海防口卫所千总能扛得住,当然得第一时间上报朝廷决断。

    安排完下属去通知后,大沽千总便率领着手下军士前往码头“迎接”,想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率领着这么一支大明舰队。

    很快一队队步伐稳健,纪律森严的士卒从船上下来,沿着码头整齐的列队着。然后一面巨大的帅旗,由护旗手从旗舰上护送下来,上面书写着一个黑色的“沈”字。

    大明有姓沈的总兵官?

    大沽千总满心疑惑,按理说这种规格的舰队,主帅应该达到了总兵级别。

    可问题是大明的总兵官屈指可数,其中并没有姓沈的武将。

    很快一名年轻人,率领着大批人马下船,当见到这个人后,大沽千总呆呆的站立在原地,仿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开国以来,能以五品官身提督一方,并且还如此年轻的,就只有一人。

    那便是提督福建兵马的沈忆宸!

    沈忆宸他没有呆在福建处理平叛后续事宜,却率领着大军奔赴京师,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此刻没有人可以给大沽千总这个答案,因为答案本身,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后,就给了五军都督府跟兵部两天的准备时间,然后在粮草未够,装备未齐的情况下,仓促率领着二十多万京营跟班军,急匆匆的前往大同准备跟瓦刺部决战。

    可刚走到宣府,就遇到了雷雨交加的天气,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加上压根就没准备雨具这种东西,整个大军前行困难无比,士气瞬间陷入一种低迷的状态。

    意识到情况越发不对劲,马愉逝世后时任内阁首辅的曹鼐,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率领大臣上疏,劝阻皇帝放弃亲征北伐的想法。m.zwWX.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