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24 家族兴衰 (二合一) (第3/3页)
道一次次亡命冲锋之下,终于打破了鞑靼与女真联军的包围圈,冲杀到了内圈的辽东总兵跟都司军官位置。 此刻包围圈中广宁卫将士已经不足千人,并且几乎是人人带伤。当看到李达满身浴血,如同战神一般率兵冲进来驰援,曹义脸上浮现出一抹惊喜的神情。 不过很快神情便黯淡下去,因为他发现冲进来的仅仅只有数十骑,辽海卫跟定辽卫不足两千人的残部,没有办法正面击溃鞑靼大军的包围圈。 “曹总兵,末将驰援来迟,还请恕罪!” 李达满脸血污的站在曹义面前,朝着他拱手行礼致歉。 本来这只是一句客套的谦辞,按照总兵官级别的阅历,不仅仅不会怪罪,反而还应该称赞几句。 结果被追杀一路的曹义,完全丧失了一名总兵官的威严,他紧紧抓住李达胳膊惊慌问道:“李守备,就这几十骑吗,后面可还有援军?” “末将无能,只有辽海卫跟定辽卫残部,不足两千人。” 听到不足两千这个数字,曹义神情恍惚的松开了手,就算再加上剩余的广宁卫千余人,总人数也才三千。 可围攻的鞑靼兵马足足有两万之多,还不算协从的女真军。 这就意味着想要突出重围,明军个个得以一当十。 “曹总兵,李都司他们可有突围?” 李达进来后看了一眼,并没有发现辽东都司李纯,以及都司各级军官的身影。 如果他们没有在包围圈中顺利突围,那就意味着辽东卫所援军将有统一指挥,接下来杀出重围乃至反攻鞑靼大军的几率很大。 毕竟辽东都司哪怕抽调了一部分驰援宁夏,依旧还有着高达四五万的兵马,人数上并不输鞑靼跟女真联军。 面对李达的询问,曹义张了张嘴巴,却没有说出口。还是站在他身旁的一名千总回道:“李守备,都司他们……全都殉国了。”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李达呆呆的愣在原地,他万万没有想到辽东都司衙门会被一锅端。 这也就意味着,辽东剩余卫所军将得不到统一号令,别说反攻鞑靼大军,获得驰援突围的可能性都接近于无。 “怎么会这样,李都司他们怎么会殉国?” 李达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个结果,总兵官曹义深陷重围都还在抵抗,辽东都司衙门为何会早早覆灭? “弃守广宁城后,我们才发现中了鞑虏的诡计,他们早在城外设下了重重包围。” “弟兄们誓死突围后,却始终没有办法甩掉鞑靼骑兵的追击,李都司于是率军主动殿后,掩护曹总兵先行撤离。” “可是人数差距太大,李都司并未抵挡多久便战死沙场,我们依旧被鞑靼部追上包围了。” 广宁卫千总朝着李达讲述起前因后果,当曹义决定弃守广宁城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蒙古大军最喜欢的骑射追击模式,成为了一群待宰的羔羊。 一路不断袭扰冲击,广宁卫的兵马越打越少,并且还利用辽东都司的存在围点打援,从而出现了一路上尸横遍野的场景。 “那当初为何要弃守广宁城!” 此刻李达真是有些气急了,他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决定。 哪怕女真三部反叛,与瓦刺部大军合流进攻广宁城,依靠着高城深池坚守,局势再崩坏也不至于到如今这步。 上万辽东军弟兄的性命,就死在这个愚蠢的决定上面! 李达的质问没有人敢回答,原因就在于做出这个决定的不是别人,正是辽东总兵曹义。 可能谁也想不到驻守辽东二十余年,并且征战过多次的老将,会在职业生涯最后阶段贪生怕死,令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友军的沉默跟外界的厮杀声音,让李达冷静了下来,这时候再去追究谁下令弃守,已经毫无意义。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维系着大明虎贲最后的尊严,英勇的战死在辽东大地。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就在李达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时刻,鞑靼兵马外围,出现了一支庞大的明军部队。那面高高飘扬的帅旗上,书写着一个大大的“李”字。 辽东,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无限循环的我成了大明勋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