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334 四面楚歌 (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4 四面楚歌 (二合一) (第3/4页)

也出现在沈忆宸身上,随着作战时间愈久,当开战时候那股锐气退去后,战局就变得愈发焦灼跟艰难。

    毕竟在战斗经验劣势的情况下,沈忆宸率领的援军数量,还与蒙古大军至少相差了一倍之多。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俱不在沈忆宸这边!

    他唯一能凭借的,便是自己部下的血性跟骁勇。

    太师也先坐在马上,眺望着远方的战局,依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他的战略目标已经超额达成,实在打不过完全可以从容撤退回漠北,而沈忆宸却退无可退。

    “太师,这位明国状元的领军能力,有些令人刮目相看。”

    骑马守卫在也先身边的部将博罗茂洛海,用着意外的语气说了一句。

    要知道明朝皇帝率领的“五十万”亲征军精锐,都被蒙古大军堪称兵不血刃的轻松拿下。现在一位文臣率领的明国二线部队,却能扛住敌人数倍于自身的进攻,很难不让人意外。

    “中原地大物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出不世名臣,可能这个明国状元沈忆宸,就是那个天选之人。”

    “只不过他生不逢时,遇到了我。”

    也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有着一股势不可挡的霸气,这位草原枭雄改变了蒙古七十年来的攻守之势,他配说出这样的话语!

    “通知兀良哈三卫,该到他们上场的时候了。”

    兀良哈三卫就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朵颜三卫别称,他们与大明之间可谓有着一段复杂的恩怨情仇史。早在永乐大帝时期,兀良哈三卫就曾派兵助朱棣靖难成功,并且封赠了水草丰美的大宁牧区。

    可朱棣的封赠,并没有满足兀良哈三卫的胃口,他们认为帮助明成祖靖难夺取了天下,就应该共享之。

    于是乎永乐初年兀良哈三卫就开始侵犯辽东广宁卫,后续在永乐八年朱棣第一次北伐鞑靼时期,干脆趁机反叛从背后偷袭明军。

    面对反叛朱棣当然不可能惯着,狠狠的敲打了一番兀良哈三卫。可墙头草有过第一次的经历,那么就一定会有第二次,接下来几十年内兀良哈三卫反复无常。

    明朝最近一次敲打,便是正统九年成国公朱勇的出塞征讨。

    但不管兀良哈三卫再怎么反叛,作为最先臣服明朝的蒙古部落,他们与明帝国的亲近感始终要远远强于瓦刺部跟鞑靼部,双方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中。

    所以正统十二年瓦刺部要吞并兀良哈三卫,明朝还在力所能及范围给予了支援,并且三卫纷纷秘密遣使表达依旧向明廷效忠,承诺会在关键时刻反叛瓦刺给他们致命一击。

    只可惜明英宗朱祁镇,不但等不来兀良哈三卫的跳反,反而他被俘虏的消息传递过去后,彻底震慑住了这一支左右横跳的蒙古部落,放弃了摇摆观望姿态准备正式加入战局。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沈忆宸的驰援军!

    “沈提督后方来报,出现了大批蒙古骑兵,疑似兀良哈三卫出兵了!”

    兀良哈三卫?

    听到这个名称,沈忆宸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想趁机要了大明的命!

    与此同时,之前派出去收拢溃兵伤员的孟大,返回到沈忆宸跟前禀告道:“沈提督,末将已经聚拢了大部分亲征军败逃将士,战场上能找寻到的伤员都安置在马车上了。”

    几乎是在孟大话音刚落,与沈忆宸一同坐镇指挥的福州卫指挥使冯正,就满脸紧张的问道:“沈提督,现在后方有变,我们该怎么办?”

    冯正虽然没有大规模作战经验,但好歹武将世家出身,并且在福建都司领军多年,战场局势还是看得懂。

    沈忆宸率领的中军主力,以及左翼的成国公部,右翼的辽东军部,看似跟蒙古大军打了个旗鼓相当,实则阵型已经开始被逐渐压缩。

    毕竟人数上的劣势实在太大了,沈忆宸手中根本就没有后备军支援,而蒙古大军在整顿之后,总战兵人数已经超过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