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356 兵临城下 (加长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6 兵临城下 (加长二合一) (第3/5页)

到战事不利,这些纨绔子弟很容易成为不稳定因素,临阵脱逃一个就会带动整片防区崩溃。

    只有断绝这群人的后路,他们才会浴血奋战到底,背城迎敌某种意义上就如同当年项羽的破釜沉舟,后退者死!

    “大司马,此言差矣。”

    看到于谦头头是道的说出理由,吏部侍郎赵新有点急了。

    就在他刚准备反驳的时候,身后却传来一道冷漠的声音:“少冢宰,本官认为大司马言之有理!”

    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沈忆宸。

    曾经的他人微言轻,确实需要成国公朱勇率领勋戚集团站队,才能在朝堂之上有一席之地。

    可如今的他同为阁部大臣,岂会再看这些人的言语脸色?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自己现在重兵在手,军国大事容不得这些连血都没有见过的“文弱书生”,在这里指手划脚!

    沈忆宸要守的同样不是一座孤城,而是江山社稷。

    并且他从来不认为大明卫戍京师的将士是一群弱者,哪怕出城野战,同样不输蒙古铁骑。

    汉家儿郎顶天立地的脊梁还在,土木堡一战并没有被打断!

    沈忆宸的正面硬刚,让很多文官大臣脸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当初想要拉拢的马愉一党。

    曾经他们以为沈忆宸不是阉党中人,就有为己所用的可能性。现在看来,道不同不相为谋,此子终究跟自己不是一路人!

    就在双方火药味疯狂上升,准备爆发一场唇枪舌战的时候,殿外突然传来了一道太监的尖锐通报声。

    “太后驾到!”

    皇太后孙氏的到来,打断了朝堂之上的一场争辩,同时也让在场大臣更加迷茫了。现在郕王朱祁钰都已经正式登基为帝,难道孙太后还是不想要放权,打算搞垂帘听政那套吗?

    “臣拜见太后。”

    “儿臣拜见母后。”

    不管孙太后为何来到朝会大殿,她毕竟是当朝太后,包括朱祁钰在内没有谁敢怠慢。

    只不过这一次皇太后孙氏踏入奉天殿面若寒霜,劈头盖脸的就朝着朱祁钰问道:“皇帝,哀家在后宫之中都已经听说瓦刺大军即将要兵临京师,为何与鞑虏的和议使臣还没有挑选出来。”

    “太上皇都已经下达了禅位诏书,难道尔等君臣还忍心眼睁睁的看着他在敌军手中受苦吗?”

    孙太后这句话问出来,属实有点诛心的意味,让在场大臣面面相觑,无人敢上前应答。

    这几乎是明摆着告诉众人,新君朱祁钰不想把太上皇从瓦刺给迎回来,这才始终拖延和议使臣的人选。

    要知道朱祁镇虽然已经禅位当了太上皇,但他执掌帝位这么多年带来的影响力,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就消散。如果孙太后愿意为自己儿子助攻的话,想要获取复辟之功的大臣,估计大有人在。

    听到这话,朱祁钰自然明白背后的危机,立马脸色惨白的告罪道:“母后息怒,并非儿臣不想恭迎太上皇回京,而是京师卫戍事务繁忙,正在与诸位大臣商议如何应对。”

    “那好,商议出谁担任和议使臣了吗?”

    孙太后这次直接掀桌来到前朝,就没打算给朱祁钰任何敷衍的机会,必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要知道当她看到朱祁镇亲笔写的家书后,简直就是心如刀割。再怎么为了江山社稷让朱祁钰登基为帝,终究不可能隔断母子亲情,更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儿子。

    现在该到朱祁钰兑现自己承诺的时候了。

    “儿臣已有人选。”

    “谁?”

    “兵部右侍郎沈忆宸!”

    这就是朱祁钰与沈忆宸交换的筹码,他既然平步青云成为了阁部大臣,那么就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朱祁镇不能再回到大明京师,更不可能回到朝堂之上!

    沈忆宸?

    听到朱祁钰这话,孙太后把目光望向了沈忆宸,那一身绯色官袍在她的眼中,感觉是尤为刺眼。

    “让沈忆宸却担任和议使臣,皇帝你是认真的吗?”

    俗话说危机使人成长,孙太后经历过朝局大变后,现在不可能还是深宫中那个无知妇人。

    沈忆宸是第一个跳反,拥立朱祁钰为新君的臣子,相当于背叛了太上皇。

    选择他去担当和议使臣,朱祁镇还能回到大明?

    真是万万没有想到,郕王朱祁钰这才当了几天皇帝,就开始把自己当做一介妇人来糊弄了。

    “母后,少司马足智多谋,并且深厚太上皇恩泽。更重要一点,是他有武将之勇,敢于孤身入鞑虏营地不弱下风。”

    “京师被兵临城下,大明生死存亡之际,将士们需要铮铮铁骨的硬臣才能稳住士气!”

    说句难听点的话,别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这种和议使臣不就是送上门被羞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