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63 背水一战 (二合一) (第2/3页)
明朝兵马,都能做到土木堡断后那样稳住阵型死战不退。往往只要出现了一处崩溃,就能连锁反应引发整条战线的溃败。 再败一次,可能京师就真守不住了。 当然,沈忆宸不可能把自己心中担忧给暴露出来,他尽量用着寻常语气回道:“恐怕太师有所不知,我朝兵部尚书于大司马,早已预料你们会袭扰北直隶,已经提前转移了民众物资,坚壁清野不会给尔等任何可趁之机。” “至于大明帝陵,想要掘开恐怕难度不下于攻陷京师。” 沈忆宸的话语半真半假,于谦确实转移了通州粮草以及京郊百姓,可是整个北直隶的范围太大,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坚壁清野。 但是沈忆宸知道,也先可不知道,兵者诡道也,心理战也是决定胜负的要素之一。 果然沈忆宸这句话出来,也先心中就有些没底。他督造攻城器械的时候,派兵拆除京师周边百姓房屋,已经发现里面人去楼空,很明显被提前转移了。 如果沈忆宸说的是真的,整个北直隶都完成坚壁清野,那么局势就会对于蒙古大军万分不利! 就在双方互相揣测对方心理的时候,一名蒙古将领从帐篷外走了进来,朝着也先禀告道:“太师,明军出城了!” 听到这句话后,也先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 “沈侍郎,看来这次是我赢了。” 面对这前几天发生过的场景,只不过双方换了一下位置,沈忆宸同样笑道:“鹿死谁手未可知。” “太师,这可是你曾经表达过的意思。” “那好,这次就看看谁才是最终的赢家。” 说罢,也先就转身走出沈忆宸的营帐,他得统帅蒙古铁骑与出城的明军,进行一场决定胜负的战争! 望着也先的背影远去,卞和这才凑过来,一脸担忧的说道:“东主,先帝陵寝乃皇家根本,朝廷会不会沉不住气,脱离城池的防护范围与鞑虏进行野战?” “我不知道。” 沈忆宸摇了摇头,其实他并没有在也先面前展现出来的那么自信。 以于谦的能力跟谋略,他肯定不会为了大明帝陵,就号令京师卫戍大军出征野战。 毕竟于谦至始至终,忠诚的都不是帝王,而是天下! 但沈忆宸好歹在京师权力中枢摸爬滚打过,明白权力斗争的身不由已,皇帝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祖宗帝陵被掘,这将挑战他统治的法理基础。 而且朝堂之上,忠君大于忠社稷的,才是官员主流人群,于谦反倒是个异类。 众怒难犯,于谦也没有只手遮天的权势,很有可能被迫主动出击! “京师危矣。” 卞和默默的说出这四个字,野战蒙古大军占据着绝对优势,这一战要是败了,可能等不到各地兵马前来勤王了。 “我相信大司马,相信京师将士,他们不会败。” 沈忆宸同样默默念了一句,京师守军不像鞑虏那样还有退路。为了自己,为了袍泽、为了大明,他们只有舍命相搏! 就在此时京师九门大开,二十万卫戍兵马倾巢而出,对阵着远处同样超过二十万的蒙古铁骑。 想要让蒙古大军放弃劫掠京郊跟挖掘帝陵的想法,那么就必须抛出更大的筹码,迫使他们改变战事部署。 有什么能比二十万京师大军出城迎敌,还更有诱惑性的筹码? 京师德胜门外,于谦没有穿着他那正二品的兵部尚书绯袍,而是躬擐甲胄身先士卒的站在了大军的最前面,以示与将士同生死的决心。 “关城门!” 随着于谦的一声怒吼,他身后那两扇厚重无比的德胜城门缓缓关闭,同样的场景在其他八门复现。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二十万京师卫戍大军,再无撤回城内的可能性。 要么战,要么死! “大明的将士们,鞑虏就在眼前,本官丑话先说在前面。”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本官若是有贪生怕死之举,人人皆可斩之!” 于谦的气节跟血性,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彰显无疑。 领军出城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把兵部事宜提前托付给了左侍郎吴宁。 既然无力阻止朝廷出战决策,那就只好舍身报国,于谦绝对不会抛弃大明将士苟活! 听着于谦的话语,跟随着出城作战的德胜门数万明军将士,只感到一股热血涌上心头。堂堂大明兵部尚书,京师卫戍统领大臣,愿意与自己等人生死与共,这是何等的荣幸? 以往这种情景,文官中只在沈侍郎的身上见识过。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了尔等报效家国的时候,大明永不言败!” 福建驰援军的指挥官冯正,此刻就在德胜门出城的兵马队列中。经历过与沈忆宸的数次浴血奋战后,他已经完全褪去了身上将门子弟的精致利己,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战士,同时赢得了部下的尊重。 听到他怒吼,身后的将士纷纷高呼道:“大明永不言败!” 雷霆一般的吼声突破天际,让远在数里之外的太师也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