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33 科举不公 (二合一) (第3/3页)
提前审阅一番这名考生的会试文章,结果就这么随意瞄了两眼后,他就被吸引住了站在原地,脸上下意识流露出惊喜的神色。 相比较何闻道“师从”沈学,本身就朝着务实方向发展,能写出切中时政要害,分析出利弊的文章并不意外。相反这名考生沈忆宸毫无印象,文章却立意深远,论证全面,很有治国安邦之远见。 甚至沈忆宸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一股拳拳爱国之心,胸怀天下之志! 带着一份好奇,沈忆宸把目光看向了还未弥封的卷首,彭时两个字跃然于眼前。 彭时便是历史上正统十三年的状元及第,还开创了大明最快入阁的记录。只能说哪怕历史改变了,才学之士的本质不会改变,金子放在哪里都能发光! 当然,哪怕欣赏沈忆宸也不能流露出来,看了一圈后他便转身回到了明远楼。恰好巡视考场的杨鸿泽,此刻也一同返了回来。 “杨少卿,会试四书首题今日结束,不知你巡视考场可有发现国之栋梁?” “你想说什么?” 这三日监考下来,除了第一日关于北方粮荒的问题,双方有过一段交流之外,后面两日几乎是视而不见,完全没有任何的言语沟通。 沈忆宸巡视考场后莫名其妙抛出这句话,杨鸿泽第一反应便是对方话中有话。 “本官发现有几个考生,卷面字体异常优美,简直如有神助,杨少卿可有同感?” 听到沈忆宸这略带揶揄的话语,杨鸿泽脸色瞬间发生了一抹变化,但很快就恢复如常。 “有同感又如何,此事无凭无证,你我又能做些什么?” “如果本官没记错的话,杨少卿曾说过自己是寒门农家子,寒窗苦读到今日入阁拜相,想必经历过常人所不能及的艰辛。” “如果连科举的公正都无法保证,寒门农家子未来还有出头之日吗?” 这一句话说出来,让杨鸿泽神情黯然没有回答,其实考生文章中有着约定的暗号,他并非不知。 但人在官场,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以往历届科举都免不了这类事情发生。甚至就连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除了本身的才华学识外,很难说没有礼部尚书跟吏部尚书的助力。 如今内阁中,陈循、苗衷,乃至于高穀等人,由于入阁时间日短,都还没有培养自己的后备势力。景泰元年的己巳科,注定是各方势力角逐的名利场! “此事我劝你还是不要多管闲事,背后阁部大臣均有参与,除非沈中堂你想要与满朝文武为敌。” 犹豫许久之后,杨鸿泽还是给了沈忆宸一句劝诫,科举舞弊根本就不是单独某一个人可以达成的局面,而是阁部大臣心照不宣的形成了默契,划分出名额给自己的子弟上位。 杨鸿泽同样心中鄙夷不屑这种举动,但他更清楚这是自己无法改变的现状,除非脱离整个文官利益集团。 以自己寒门农家子的背景,得罪的满朝文武,日后再朝廷之中岂会有立足之地? “杨少卿,你觉得本官应承下粮荒之事后,难道还能跟满朝文武和善相处吗?” 沈忆宸嘴角流露出嘲弄的笑容,既然选择站在了对立面,那就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回头路可言。同时他也深深理解了,为何历朝历代想要干实事的权臣,最终都会选择结党营私。 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这一届乙巳年举子,便是沈忆宸未来在朝堂上的根基! 沈忆宸的这句话,让杨鸿泽没有再回答,从这一刻开始,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与对方的差距跟担当。世间任何事情都没有偶然,沈忆宸能走到今日,有着独属于他的截然不同,与浑浊的官场仿佛是那么格格不入。 哪怕身为“敌人”,此刻杨鸿泽的心中,都不由生出了一抹敬佩跟尊重。 这个世间有沈忆宸的存在,何尝不是一种庆幸?无限循环的我成了大明勋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