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三千万斤 (第2/2页)
产,是绝对跟不上各地辽民涌入的数量的。 唯有渔场。 海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渔获,才是重要的解决方法。 只不过哪怕船厂每月下船的数量连番的增长,一样跟不上辽民踊跃之数量。 毕竟基数太浅,哪怕发展迅速,也难以跟上形势。 这其中欠缺的时间,又是目前金州,镇江最缺的。 不提将军如何夸奖各船厂,渔场官员和大匠们,等众人回到了署衙,唐清安提出了新的要求。 “既然有了流水线,对工匠放低了要求,我想继续增加几条船坞,制造更大的渔船。” 听到将军的要求,陶鏴和大小长山岛的官员们沉思起来,思考其中的利弊。 制造更大的渔船,所消耗的精力,与未来的收获相比,能不能合算。 现在大小长山岛的船厂,制造的渔船都是载重两千斤左右,百料渔船。 舵水人少则三名,多则七名。 “制造大船更费时间,且船厂经验不足需要尝试,而这些消耗用来制造旧船,可能会收获更多。” 有官员试探的说道。 唐清安闻言点点头,并没有因为人提出反对他的意见而不快,见状,众人才松了口气。 随着这官员的开口,随后越来越多的人,你一言我一言的争论。 最后得出结论。 从未来半年的时间里,是得不偿失的,但是超过了半年,则会逐渐赶上。 一年后各船厂制造大船越发的熟练,收获将会远超过现在。 而又决定制多大的渔船才为合适? 即不超过船厂的能力,且又最大效率的发挥出船厂的能力,众人最后商议出。 制造着重六千斤的渔船为稳妥,至于万斤以上的渔船,可以放在一年后开始尝试。 “现在各地的田亩之数,可以勉强养活百万人,但是如今各地人口合计一百六十万。 还有六十万的缺口,是指望不上田亩,且到了年底,人口还会增加。 这么大的缺口,凭商贸是弥补不了的,唯一的只靠就是你们。” 唐清安等众人商议完,然后开始对众人笑道。 听到将军开始发言,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是的,金州,镇江,长白山东岸,朝鲜各岛,合计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六十万。 这还不包含前方各游击区的人口。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承重的压力,又同时升起一股自信,都感受到了荣光。 “现在一船,一月五趟往返就是一万斤,比原来的一月两三趟翻了一倍。 我闻之此消息,激动的彻夜难眠,辽民要感激你们啊,我也要感激你们。 这都是你们日夜辛劳,才有了如此的大功。” 将军笑道。 众人各自欣喜不已。 跟随将军来参观的官员们,也深感有幸。 “这回我来感激各位,同时我也很不好意思啊,因为我要向各位继续加担子。” 唐清安继续说道,一脸的真诚。 “其实各位已经办得非常好,我也知道船厂上下都很辛劳,可是如此的局面。 数十万乃至百万人口的口粮,我思虑各地上下,这个重担也只有你们才能扛得起来了。” 唐清安当然可以直接下命,但是作为领导人,这是最下策的方法。 陶鏴和众人互相看了看,直接站起来。 “将军信任我们,我们很感激将军,请将军尽管下命,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完成将军对我们的期望。” 唐清安感激的看了渔场的各官员,每个人都停留了目光。 “到年底时,渔船每月渔获要达到三千万斤。” 这个数字一说出来,果然,渔场的官员们都笑不出来了。 各渔场的渔船,虽然这两月下水的数量增多了,也才合计不到六百艘。 每月的渔获,可以勉强养活二十万人。 将军这一回开口,是把一百万人的需求,都压在了他们身上,直接翻了五倍。 “现在离年底还有半年,六个月按照现在的速度,倒是整个渔场合计有船一千艘。 每月的渔获将是一千万斤,离将军的要求,差两千万斤。” 陶鏴带众人出头说道。 唐清安明白陶鏴的意思。 一万斤到三万斤,十万斤到三十万斤,乃至百万斤到三百万斤,难度是几何倍的增加。 同样,一千万斤到三千万斤,更是天方夜谭。 “我还是一句话,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整个金州,镇江各处,文武官员,都以渔场所需为第一要务。 同时,我会派人去山东,金陵招募更多的船匠。” 匠户,又如船匠这种,都是严格控制在官府手里的,是没有自由的。 将军要从两地招来匠户,这其中他的手段不提,众人还是感到为难至极。键盘战斗家的红楼从辽东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