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三章 做了一个噩梦 (第1/3页)
广东。 因为英国人在虎门的恶行,牵动了大周东南疆域的军力,从福建也抽调了不少的军户。 军户连自己家人都养不活,还要千里迢迢的跑去广东卖命,换谁也不愿意。 自己死了也就算逑,贱命一条,可是死倒是容易,活着的家里人谁管? 前些年两广战事打了十几年,不耽误官员们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 死伤了多少士兵,到了他们头上就是国库空虚,毛都没有落到一根。 有因必有果。 各地援兵行军的路上,还没有离开福建,已然散了三分之一,出了福建又散三分之一,等抵达广东时,剩下的三分之一也逃了。 如此的环境下,哪怕只带着一半人抵达广东,已经是尽心尽力的将领。 可惜官员不理解。 把这些将领和其余的将领一概而论,弹劾他们办事不利。 既然做事和不做事,都是一样的结果,费力不讨好,那还不如直接不做事。 要知道。 就算稳定一半的士兵抵达广东,将领们也是费劲了心思和力气的。 英国人的船坚炮利,但是人数少,竟然让偌大的广东束手无措。 官员们一副为国为民忧心的模样,写向皇帝的奏疏里,满是高尚之言论,高举大义的名义。 只从奏疏的字里行间,人人都是忠义之人,人人都是治世之臣。 弹劾士兵们怕死,说士兵们遇到敌人不敢战,埋怨百姓们愚昧,竟然向英国人卖粮食资敌。 却从来不说,地方上的矿主都是读书人,不但不交税,反而仗势侵吞周边的田地。 官府和他们都是一丘之貉,是一路人,唯独太监与读书人不是一路人,能从他们手里逼一把油水出来。 太监为了钱,逼了他们。 他们回头又违反法律,以各种让百姓分辨不出来的由头,转嫁给百姓,损失不会由他们承担,最后说是太监逼迫的百姓家破人亡。 一个读书人这么说,十个读书人也这么说,百个千个读书人都这么说,大字不识的百姓们,除了相信他们,还能相信谁? 当朝内阁首辅在江苏有数十万亩田,这数十万亩田,绝非是勤劳可以获得的,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从京城发出来款项,才出京就没了三成,到了州府又没了三成,落到实处的时候,再没了三成。 广东的气候加上地利,本应该是南方富裕的地区,广西福建都不能比。 十万之遥而来的少少的英国人,让广东官员无可奈何,奏疏里描述成敌人强大。 不提为何广东千万百姓,却不能对付数百名英国人,以至于让朝廷调动整个东南。 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本应该卧床休养,却被庸医叫起来锻炼。 动作越大,糜烂越深。 以至于几百名英国人,让大周的东南,数千万的人口,乱成了一锅粥。 粤海将军是网中的一人,无法脱离环境,随波逐流只能得过且过。 种种事宜,反而促进了金江镇从福建的移民之事。 先有各地军兵入辽东作战,通过这些回来士兵的口,辽东成为了不少百姓熟知的地方。zWWx.org 去年移民两万人,他们写回老家的书信,获得了地方上的信任。 最后金江镇举着大周的旗帜,打着官方的名义,加上贾雨村在地方上的遮掩。 哪怕有乡绅的阻拦,例如祁英永,祁英豪,祁英奢等,也无济于事。 而福建左布政使张琪,一切求稳,只要不在他任期内出事,只当做未看见。 明年他的任官到期,为了自己的仕途,反而稳住乡绅们不要引起祸乱。 兴华府平海卫。 漫山遍野的窝棚,犹如当初的镇江,不少见过镇江场景的金江军士兵,发出了感叹。 此地至少有三四万流民,维持秩序的只有两个哨,不到两百人,形势很危急。 如果有人对此处产生敌意,后果难料。 周狗儿改名周苟儿,已经向金州求援,加派援兵来维持航道。 ~~~~~~ 金州。 “兴华府的南日山岛,福州的海坛山岛,温州的南鹿山岛,台州的大陈山,鱼山列岛,宁波的陈钱山,南京的……” 节度府。 徐辉汇报从福建到金州,沿海各岛修建的屯民点,一旁还有贾鉴,顾应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