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7章风云突变 (第3/6页)
我们不要镇政府给交代,我们要拆迁补偿,老赵家能拿三百八十万,我们也要三百八十万,否则我们就去区政府、市政府上访!” 三百八十万谈何容易!镇政府在这个方面又没有发言权。上访群众见在镇政府得不到答复,有人就带头,转向了区政府。 区委区政府信访办,也招架不了这批情绪激动的上访群众。信访办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区政府给予钉子户老赵家三百八十万赔偿的事情,因为区里的高层对此事是保密的。 区信访办只好将有关问题,层层上报。最后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层面。区长周其同并不太重视,就说:“让这批刁民闹,你们信访办增加点力量,拦住他们就行了。” 区委记胡小英也已经接到了政法委、信访办人员的汇报。胡小英开初听说拆迁赔偿的事情曝光,心里还有一份得意。当初,周其同提出这办法,她就反对,如今事发,说明她的判断还是准确的。 但这份得意之后,就是担忧,毕竟这个事情是在拆迁工作领导小组上通过的,由于宏市长也支持,她也没有完全坚持否决,事情出来了,她这个区委记也不能逃得了干系! 但是,胡小英打算在这个事情上不主动出击,毕竟事情是由周其同引发的,事情出了该谁负责,就谁负责,胡小英不想去当别人的救火队员,也不想为周其同“擦屁股”。于是,听了汇报之后,胡小英对政法委交待一声,这件事请周区长协调处理。 周其同对此事,并不重视。一直以来,周其同处理群众问题的方式,就是能“堵”则“堵”,在他的意识中,群众都是刁民,理他们越多,他们的要求也越多。周其同对下面的信访局人员吩咐道:“工作方法应该不用我教你们了。你们去摆平就成了。” 信访局长显然有些为难:“恐怕没这么容易摆平啊,那些群众情绪很激动。而且快到饭点了,这些人怎么办?” 周其同道:“难道还给这批刁民准备午饭吗?到了饭点正好,你们工作人员轮班去吃饭。这些刁民饿了,自然就回去了!最多撑到晚上,他们就会回去了!” 信访局局长领命而去。 然而,事实证明,周其同对于老百姓自力更生、解决温饱问题的能力,显然是估计不足。 到了饭点,区政府的工作人员都进了食堂吃饭,被饥饿困扰着的上访群众,忽地一人揭竿而起,说:“都说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既然政府的人可以到食堂吃饭,那么我们这些公务员的主人,自然也可以去吃饭。” 于是五十来个人,涌入了机关食堂,冲入工作人员当中排队打饭。 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凭卡买饭菜,没有饭卡,机关食堂服务员自然不给打饭。群众中的几个壮汉,就喊:“你们不给打饭,我们自己来”,翻身进了柜台,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保安涌进了食堂,想要赶走抢饭群众,冲突由此开始,几个群众掀翻了餐盘,其他群众开始摔倒座椅,机关工作人员手无缚鸡之力,纷纷逃跑。最后,虽然来了几百名保安和公安,将大闹食堂的群众赶了出去,但法不责众,只抓了两三个汉子。 上访群众的情绪更加激动,开始涌向市政府,他们上访又多了一个理由,要求长湖区政府放人。 不知是谁,还把保安将老百姓驱逐出长湖区机关食堂的场景,拍了照上传到络上。标题写着:长湖区政府不让老百姓到机关食堂就餐,政府和百姓发生对抗。 络的传播速度何其迅速,很快就有跟帖开始讨论:老百姓饿了,能不能到本地机关食堂吃饭?另外,还有些标题,就直指长湖区政府:不给老百姓饭吃,这样的政府要其何用! 等上访群众到达了市委市政府大院,人数已经激增了一倍,达到了一百多人,很多人家原本来了一两个人,这会全家都到了,一定要市政府主持公道。 市委市政府门前,顿时喊声震天,充满了硝烟味。 这段时间,长湖区委记胡小英、十面镇记金凯歌,一直跟梁健保持着联系。梁健,也跟宏市长做了及时的汇报。 宏市长听后,发怒道:“周其同怎么回事!他不是说,赵家一定会保守秘密吗?现在事情曝光了,怎么收拾!他有什么想法没有?”梁健说:“周区长,没有跟我联系过。我刚才打电话给他,他的手机没人接!” 宏市长额头顿时冒出了冷汗。他担心的,倒不是如何让上访群众回去的事情。他担心的是对手,肯定要拿这件事情大做文章。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园的拆迁工作,是省人大常委会孔主任敲在他身上的,如果处理不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