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十年代生活日常_第472章 包饺子守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2章 包饺子守岁 (第2/2页)

,我们父子俩还打算再去下几盘呢。岚儿,你要不要也跟着学学,家和很会教人的,我看这小子长大了可以当个老师教书育人。”

    家和这时也是一脸傲娇地抬起他的小脑袋开口说道:“娘,真的很容易学的,娘,您那么聪明,肯定很快就能学会的。”

    陈岚尬笑着说道:“我就不用了,你们父子俩玩儿得开心就行了。”心里想,原来家和是喜欢教人家怎么下棋,所以嘴里才会絮叨,看样子大伙儿都误会他了,都以为他爱絮叨是在瞎捣乱,其实是孩子他好为人师啊!

    陈岚看大伙儿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就起身去了厨房,按照每年年三十的老规矩准备特殊的饺子馅图个吉利,有金如意、金花生、花生、糖块、大枣和板栗子。如果哪个吃到金如意和金花生预示着来年有钱花要发财;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甜蜜蜜;吃到花生的人身体健康长寿,因为花生又叫长生果;吃到大枣和栗子的人将要早生贵子。这些饺子是准备初一早上给全家人吃的,这也是大伙对新的一年祈望的寄托。

    家里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也多,就连家耀、家兴和家和都会包饺子,女孩子们就更加不用说了。大家一起动手齐上阵,男人们负责擀面皮,女人们则负责包饺子,大伙儿是一边聊着天,一边手上不停的包着饺子,屋子里是欢声笑语不断,其乐融融的好不热闹,就连最小的徐家浩和陈启星都在帮忙运饺子皮。

    真是人多力量大,饺子很快就包好了,就直接端着簸箕拿到外面去冻了。大伙儿就坐下来一边闲聊一边守岁。

    守岁也叫“燃灯照岁”,就是大年三十晚上把家里所有的灯都点上通宵不灭,据说这样照过之后,来年家里就会金银满堂。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不舍和留恋,又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寄以美好的希望。

    古代有一首《守岁》诗是这样写的:“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烛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年纪大了人守岁是“辞旧岁”,表示在辞旧迎新之际有珍惜时光的意思在里面,年轻人守岁则是希望父母健康长寿。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和家里人团团圆圆、欢聚一堂。大伙儿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期待着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这时婆婆和崔妈妈她们从库房里端出苹果、大枣、柿饼和花生,又从厨房里端出一盆大米和小米混合煮的“二米子饭”,这是要供过年的“隔年饭”,表示年年有余,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去年粮的意思,也叫“金银饭”。

    刘妈妈还端出一盆炸年糕,就是比喻日子过得一年要比一年高。都是为了讨个吉利的口采:“吃苹果叫做平平安安,吃大枣叫做春来早,吃柿饼叫做事事如意,吃花生(长生果)叫做长生不老。”

    生活进行时的穿越五十年代生活日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