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十年代生活日常_第547章 防洪纪念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7章 防洪纪念塔 (第2/2页)

一百遍,差不多也看了有个四五十遍。

    徐明轩和二壮两个倒是比较感兴趣,大伙儿经过商议后,于是决定徐明轩和二壮他们两个买票去电影院看电影,陈岚和四个孩子接着去逛街,约定好两个小时后在奋斗路的国营饭店汇合吃午饭。这样各取所需,大家互不干涉多好!

    于是陈岚就带着四个孩子骑着三辆自行车出发了,陈岚带着他们去的第一站是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

    一行人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人流涌动、车水马龙的中央大街上,这里是哈尔滨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整条街的街道两旁欧式建筑林立,建筑风格各异,错落有致却也统一和谐,汇聚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等建筑流派的建筑,使得整条大街充满了异国的情调。

    而最为特别的是,这条大街上铺设在路面的是方形的花岗岩雕筑而成的面包形石块,因为它的形状和大小跟俄国的小面包一样大小,表面也如面包一样精巧光亮,所以人们称它为面包石。

    传说当时修建这条街的时候,一块这样的面包石就价值一块银元,而当时一块银元足够普通寻常百姓家一个月的生活费。

    而足足有一公里长的中央大街真可谓是黄金铺满地。

    然而这样的上下相互呼应的建筑设计,使得整条街显得更加浪漫和典雅,也更加显得高贵气派。

    陈岚心想,也难怪有人会那么说:“没有到过中央大街逛过,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这条街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让这条街充满了浪漫的情怀。

    陈岚带着四个孩子骑车穿过繁华的中央大街,来到了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位于中央大街尽头终点广场的防洪纪念塔。

    防洪纪念塔整体是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的。纪念塔同样也是采用欧式的建筑风格,塔基是用块石堆砌而成,意味着堤防坚固、牢不可摧。

    塔基前的喷泉象征着勇敢智慧的哈尔滨人民兴修水利,去除水患。塔身上的浮雕雕刻着防洪英雄们同洪水做斗争的英雄形象。

    高耸的塔尖上矗立着抗击洪水的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伟大形象组成的圆形雕像。

    环绕着纪念塔的半圆形欧式风格的古罗马式回廊,环立着二十根圆柱,上端有环带相互连接着,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回廊,非常的和谐和壮观,颇具气势和特点。

    整个塔身上的浮雕再现了哈尔滨人民军民一心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战斗到战胜洪水胜利庆功的生动场景,整体描述了哈尔滨人在抗洪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

    现在这座纪念塔已经成为了哈尔滨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它是哈尔滨政府为了纪念一九五七年哈尔滨发生的特大洪水的抗洪胜利,而特意修建的防洪纪念塔。

    陈岚带着家耀他们一边欣赏着这座宏伟的建筑,一边跟他们讲解防洪纪念塔的故事和由来。生活进行时的穿越五十年代生活日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