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五十八章 与狼共舞 (第2/2页)
猪儿是你在睢阳俘获的。以你的聪明才智,大致也能猜到杂家的来历。” 白复不动声色,且听李辅国如何分说。 李辅国道:“不错,杂家正是安禄山布在陛下身边的暗子,杂家的代号名为‘明妃’。” 李辅国见白复没有异常反应,微微一笑道:“不出杂家所料,看白相国的眼神,显然早就知道杂家真实的身份。 杂家也很好奇,白大人为何不学宗室李岘李相国,向陛下进言,揭穿杂家的身份?” 白复自斟自饮,不置可否。 李辅国反复揣摩白复的表情,看不出半点破绽。 李辅国停顿片刻才开口,道:“我虽仍然猜不透白大人心思,但不妨告诉白大人,我的身份陛下早就知道。” 白复心中一惊,但脸色没有任何波澜,神色如常。 李辅国接过白复递来的茶瓢,也给自己斟上一盏,笑道:“陛下当了几十年太子,心细如发,谨慎过人。若连我的身份都看不出,早就被废黜了。 实不相瞒,我既是安禄山布在陛下身旁的暗子,也同时是陛下窥探安禄山的眼线。” 白复终于动容。 李辅国满意地看着白复眼神的变化,道:“我想白大人肯定听说过安禄山为向玄宗表达忠心,不惜开罪太子的故事吧?” 白复点点头。这个故事白复当然听过,因为实在太有名了: 天宝六年某天,安禄山上殿觐见玄宗,当时太子李亨也在场,可安禄山却视若无睹,只拜皇帝,不拜太子李亨。 殿中监提醒他,安禄山却一脸懵懂地回答:“臣是胡人,不懂朝中礼仪,不知太子是何官?” 玄宗笑着向安禄山解释:“太子是储君,朕千秋万岁后,将代朕君临天下。” 安禄山似懂非懂地说:“臣愚钝,向来唯知有陛下一人,不知道还有储君。”说完才不情不愿地向太子李亨行礼。 ….所有朝臣都看得出来,安禄山这是在演戏。而对于玄宗来说,安禄山竟然为了讨好他而不惜得罪未来的天子,这份忠心当然也是无人可及的。 …… 李辅国道:“安禄山装傻充愣,拐着弯儿向玄宗表达赤胆忠心。 你想,安禄山何等精明的人物,就算要讨玄宗的欢心,也犯不着得罪太子呀? 朝会这一幕,就是安禄山和太子演的一出双黄。而牵头这一出戏的人,就是杂家。” 白复问道:“不是都传太子跟安禄山不合吗?” 李辅国眯着眼睛,道:“到了他们这般高位,为了自保,不都得真真假假演给玄宗看吗?” 这些年来,凡是跟东宫走得近的节度使,从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到身兼四镇节度使的王忠嗣大将军,没有一个善终。 忌惮太子的,除了玄宗外,还有太子的政敌——宰辅李林甫。 所以,跟太子撕破脸皮闹翻,实在利大于弊。 在玄宗和李林甫的扶持下,安禄山仅用了十五年,就从区区一个平卢兵马使一步步高升至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统兵十八万五千人,占了天下藩镇总兵力的三成。 除了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还兼任河北采访使,受封上柱国,赐爵东平郡王。大唐开国一百年多来,外姓武将封王者,唯安禄山一人! 反观太子一方,虽然李林甫多次建议将其废黜,由庆王李琮入主东宫。但太子始终屹立不倒,一直熬到灵武继位。 某种角度来说,玄宗之所以容忍太子,就是因为诸皇子中,太子跟李林甫和安禄山的恩怨最深,结下了化不开的梁子。 所以,直到安禄山起兵叛乱前,太子和安禄山心照不宣的双黄,是对彼此最好的保护。” . 大明终始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大明终始的蜀山悬剑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