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章 怨恨纠缠 (第1/2页)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发白马》李白 …… 说到这里,李辅国眼中现出不屑之色,道:“杨国忠凭借裙带关系当上宰相,恃宠弄权和飞扬跋扈也就罢了,关键还是个无脑的蠢货。 他担心安禄山入朝拜相,威胁他的地位,拼命拉着另一名宰相韦见素,扇风点火,在李隆基耳畔鼓吹安禄山即将要造反的消息。 要不是他跟安禄山争宠,步步紧逼,给了安禄山起兵的借口,加快了安禄山反叛的步伐,可能安禄山没等到起兵,就毒发身亡了。 那些日子,杨国忠日夜求安禄山反状,如今听说安禄山怠慢钦差大臣给事中裴士淹,立刻下令京兆尹出兵包围了安禄山在京师的宅邸,逮捕了安禄山的门客李超等人,并把他们扔进御史台监狱,连夜突击审讯。 可御史台审来审去,也没审出个安禄山造反的罪状,杨国忠大怒,便命御史台把李超等人全部秘密处死。 如此一来,朝廷与安禄山的矛盾便进一步激化,双方再无互信可言。 当时,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和宗室的荣义郡主订了婚,住在长安。他眼见杨国忠动了杀机,大为惊惧,赶紧派人密报安禄山。 安禄山本来也在观望,大不了等玄宗死后再起兵,可杨国忠天天说他要造反,终于把安禄山给彻底激怒了。 得知门客被杀、长子被监视为人质的消息,安禄山又惊又怒,遂决定先下手为强,马踏长安,将杨国忠生吞活剥。 于是,安禄山借机伪造了一道天子密诏,宣称奉密旨,要入朝讨伐杨国忠。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集结了麾下的所有军队,并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共计十五万人,在蓟城(范阳治所)城南誓师,以讨伐杨国忠为名,正式在范阳起兵。 安禄山乘铁舆(防箭的铁轿),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所过州县,望风瓦解。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无人敢拒…… 十五万范阳铁骑就这样以犁庭扫穴之势席卷燕赵大地,挺进中原。 当河北各郡县的战报像雪片般飞进京师时,满朝文武人人忧心忡忡、惶骇不已,唯独杨国忠得意扬扬、喜不自胜。 杨国忠忽悠李隆基道:‘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欲也。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 …… 说到最后,李辅国幸灾乐祸点评了一句:“这天下的事,说怪也怪,有些事,经不起念叨。杨国忠天天盼着安禄山造反,到最后,得偿所愿,身死族灭……”….白复沉吟片刻,不解道:“按理说,安禄山自己也不愿意交出兵权,留在长安出将入相。他返回范阳后,不会对杨国忠构成直接威胁。为何杨国忠还不依不饶呢?” 李辅国恨恨说道:“最毒妇人心。说起来,根子在杨国忠三姨太尹凤蓝这个贱人身上。” 白复一愣,道:“这跟尹凤蓝又有何关系?” 李辅国道:“这尹凤蓝年轻时为了荣华富贵,抛夫弃子做了安禄山的姘头。 后来,安禄山玩腻了尹风蓝,对其始乱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