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九章:阁议 (第2/3页)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在无视内阁,因此,内阁的大多数阁臣,对于这位老大人并不感冒。 不过到底是吏部天官,大驾光临内阁,众人还是立刻起身,面带笑意,起身相迎。 各自落座之后,成敬开口解释道。 “今儿天官大人有事要上奏陛下,不过不巧,陛下回了后宫陪太后娘娘说话,一时半刻的脱不开身。” “咱家想着,叫天官大人干等着也不好,刚好内阁有场阁议,咱家合计着,这边出了结果,也得去覆奏陛下。” “因此,就跟天官大人一块来了内阁,等这边结束之后,咱家带着首辅大人和天官大人,一块进宫。” 一帮阁臣的脸色略略有些不自然。 内阁没有接到吏部的任何奏疏,也就是说,这位天官老大人,这回又是直奏。 气氛有些冷场,片刻之后,次辅高谷主动问道。 “我等今日到此,乃是为商议礼部上奏选秀之事,不知天官大人入宫,所为何事?” 王文扫了在场的几个阁臣一眼,心中同样对他们没什么好印象。 所谓票拟,不过是将奏疏的大致情况和基本判断详述一下,呈递给天子的时候好做判断而已。 在王文看来,票拟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天子解决那些地方上呈递上来的,繁杂冗多但是并不算特别紧要的事务。 但是这些阁臣,有些时候手伸的未免有些过于长了。 就拿礼部上的选秀奏疏来说,这仪注是礼部的诸郎官商议之后,大宗伯胡濙亲自提笔上的。 这事情本就合该是礼部的执掌,内阁票拟呈递便是,偏还要搞个什么阁议。 事情要是真不妥当,自然该上早朝,下廷议,文武百官共同商议讨论。 可如今内阁却非要似模似样的先召几个阁臣一起商议,搞得跟他们商议之后,就能决定一样。 这也正是王文不喜欢把奏疏往内阁送的原因,在他看来,内阁能够处理的都是些地方和低阶官员的琐事。 真正的军国要务,理当是由天子和六部共同决断,内阁最多就是以备咨询。 可内阁搞得这个阁议,仿佛六部在请示内阁一样,让王文很不舒服,所以吏部的一应政务,他基本也就压根就不搭理内阁。 不过高谷毕竟是次辅,当面动问,他也不好不答。 于是思忖了片刻,王文淡淡的道。 “今岁乃是京察之年,吏部已拟定了初步的京察注疏,事关重大,老夫需和天子商议一番。” 得,这话说出来,一帮阁臣的脸色更不好看了。 京察这么大的事情,内阁事先竟然毫不知情,老大人的面子上都有些挂不住。 场面一时之间凉了下来,大家各自怀着心思,都不再开口。 直到片刻之后,屋外再次出现了一道身影,首辅王翱姗姗来迟。 王翱进了房中,众人便起身相迎。 不过不同的是,其他的大臣都迈步往前迎候,王文和成敬却站在原地拱了拱手。 给众人都回了礼,王翱才瞧见房中多了两人,连忙快步上前,对着王文和成敬也见了个礼。 接着,成敬又把刚刚说过的话,解释了一遍。 “……咱家和天官大人,就是过来看个热闹,首辅大人不必在意我们,正常主持阁议便是。” 于是,王翱再度拱了拱手,众人各自落座。 接着,高谷起身道。 “礼部的奏疏,昨日已经抄阅给各位看过,老夫就不再赘述,直接说结论,老夫以为,礼部此疏不妥,朝廷大战方止,不宜太过如此铺张。” “何况,陛下亦非耽于美色之辈,宫中已有皇后,贵妃,陛下亦有子嗣,这个时候如此大规模的选秀,于陛下圣德有损,还是改为京畿地区,小范围进选便是。” 话音落下,俞士悦便摇了摇头,提出了反对意见,开口道。 “大选的原因,礼部在奏疏当中已经说的明白,是为补当年陛下选秀不足之故,亦是为了执行陛下正旦诏书当中所定的后宫典制。” “何况选秀是为充裕后宫,绵延皇嗣,此乃大事,如今宫中诸子幼弱,太上皇身在迤北,陛下膝下又仅有一位皇子,而且体弱多病,据说前段日子才刚生了场大病。” “即便是为了国本稳固,此次选秀也不能轻忽了事。” 高谷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应该说,俞士悦说的是有道理的。 历来天子的后宫,都不单纯是天子的家事,而是国家大事。 后宫安宁,子嗣兴旺,则国本稳固,这也是朝臣们并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对选秀的原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