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内阁利弊 (第2/4页)
们联合起来,在某件政务上达成一致,那么在朝中的地位决然不可小觑。 阁议正是起到的这个作用。 内阁势力割据,这是必然出现的现象,就王文所看到的,高谷明显和江渊是一派,张敏和俞士悦是一派。 但是同时,张敏和陈循走的很近,陈循和高谷又是多年的好友,所以张敏和高谷之间,也并非没有联合的可能。 内阁就像是一个小朝廷,关系复杂,每个人都可能在不同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自己的盟友。 这本来对于王翱来说,是不利的一点。 因为他是一个外来者,其他的阁臣,要结交盟友,首选都不会是他。 而且他作为首辅,如果拉拢太多阁臣,也必会引起朝野上下的忌惮,被弹劾结党。 所以王翱选择了联事而不联人。 通过阁议的形式,让阁臣们在某件政务上达成一致,共同发声,但是这些阁臣本身,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 如此一来,在需要在朝堂上发声的时候,王翱能够把内阁所有人拧起来,但是这些阁臣本身,又并没有和他结党。 内阁的言路畅通仍在,每个阁臣的独立性仍在保持,首辅的超然地位和个人权威却悄然确立。 平心而论,换了其他的大臣来当这个首辅,想要确立自己的地位,要么就是用首辅手中的分票权强压,要么就是拉拢阁臣,和其他的阁臣相争。 前者太过刚硬,前段时间王翱和陈循等人爆发的经筵冲突,就是他用分票权强压的直接后果。 至于后者,一来容易被弹劾结党,二来耗时耗力,王翱的自身情况也很难做到。 在这种局面下,王翱能够另辟蹊径,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这才是让王文自叹弗如的地方。 眼瞧着王文有些挫败,朱祁钰摇了摇头,道。 “王翱此举,有利有弊,不过是审时度势之举,人各有所长,先生不必如此自轻,不过经此一事,想来先生也能明白,内阁在此次京察当中,为何会出手了吧?” 阁议之制,王翱其实施行了有一段时间了,朱祁钰知道的甚至要比所有人都早。 王翱是个聪明人。 在入阁之后,短暂的和陈循等人硬碰硬一场之后,他就大致摸清了天子对于他这个首辅的态度,同时也掐准了内阁的脉搏。 不结党谋私,不公器私用,是天子的底线。 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自己提拔上来的人,天子会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对于王文来说,这种支持是老天官在致仕前的助威。 而对于王翱来说,这种支持更多的体现在,他对于内阁的自由发挥上。 自从天子登基之后,内阁可谓有了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内阁定制之后的第一任首辅,王翱在行事上,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摆在他眼前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不触动天子底线的情况下,顺利的奠定自己在内阁的权威。 所以他搞出了阁议的制度,很显然,他猜的很准。 只要不结党营私,不公器私用,天子对于他这个首辅,能够加强自己在内阁的地位,是乐见其成的。 当然,阁议并非没有缺点,它是一柄双刃剑。 对于王翱来说,他可以因势利导,通过阁议在内阁取得有利地位。 但是同时,如果其他的阁臣在某件重大政务上,均持和他相反的态度的话。 那么作为首辅,他也需要妥协。 阁议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内阁当中的派系色彩在政务当中的具体体现,统一了内阁在重大政务上的声音。 但是这种声音,有时候未必是王翱自己的声音。 可既然有了阁议,那么无论讨论出的结果是否符合王翱的心意,最终他都必须代表内阁在朝堂上发声。 这是他作为首辅的责任,也是无奈之处。 不过总体而言,阁议对于王翱的地位提升,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它使内阁在相互斗争中取得相对团结,真正成为朝堂上一支不容小觑的政治力量。 王文脸色肃然,点了点头,道。 “老臣明白,内阁不可能一直低调下去,王翱掌控了内阁,下一步便是在朝堂之中发声,有阁议之制在,他便能得内阁众人相助,亦有实力在京察之中一展身手。” 之前王文轻视内阁,是因为他和朝廷大多数的大臣一样,觉得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