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韩信:不是吧?又来? (第1/2页)
夜幕降临,汉军帅帐附近响起了一阵压抑至极的笑声。 如果仔细去听,大致类似于一只刚刚偷到了小母鸡的黄鼠狼…… 此刻刘盈蹲在自己的帐篷内,眼前是满满当当,堆积如同小山的竹简和帛书。 这些,全是砸开孔家的院墙,从缝隙中搜刮出的典籍。 其中一些,就连在场的很多儒生也没有见过! 毕竟在纸张没有大面积出现的年代,承载文字的材料昂贵且制作复杂,所以知识就成了一个可以垄断的东西。 比如关二爷手中为何捧着《左氏春秋传》? 就是因为在造纸术已经改良的东汉,成书也一样少的可怜。 尤其是早期的刘备集团,饥一顿饱一顿的东奔西走,书籍这种稀罕物肯定不充裕。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而《左氏春秋传》这种儒家经典,属于社会上的主流教材,存量大,自然就成了关二爷的最爱…… 当然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关二爷卖红枣的出身,以为春秋是本农书,主要教人如何春播秋收,于是就找来补习专业知识…… 嗯,虽然被骗,但看上瘾了却是后话。 还有就是诸葛亮曾经百忙之中给阿斗手抄了几本书当做教材,只是兵荒马乱的不慎遗失。 所以草鞋刘的遗嘱中,准备吩咐阿斗自己想办法搞几本书回来读。 并且很有意思的点在于,诸如《申》、《韩》、《管子》、《六韬》这样的非儒家典籍,就连诸葛亮手里也没有现成的,需要临时默写出来…… 丞相,神人也! 刘盈看了看眼前这批如同天书一样的书籍,最终放弃了秉烛夜读的想法。 没办法,书同文之后的秦国小篆他都认不全,就别说这些已经有些失传的鲁国文字了…… 而在他身后,虞姬捧着一卷竹简,貌似读的津津有味。 刘盈满是好奇:“这种文字你认识?” 虞姬头也不抬:“不认识啊!” 刘盈大睁双眼:“不认识那你在干嘛?” 虞姬哼了一声,理直气壮说道:“要你管!” 刘盈愣了一下,试探着问道:“你不会,不识字吧?” 虞姬沉默不语,片刻后放下竹简:“倦了,睡了……” 看着对方侧躺在行军床上,有些萧索的背影,刘盈轻声说道:“你听说过安利,呸,你听说过大汉公学吗?” “没有……” 刘盈点点头:“那是我为战死者遗孤而设立的学院,免费教授他们诗、书、算数、格物、射御等学问。” 虞姬继续用有些鼻塞的声音说道:“你人真好,难怪你们能够打败他……” 这算不算是被发了好人卡……刘盈嘴角微微扬起:“我的意思是,等回到关中之后,我还会继续扩建大汉公学,到时候你要是有时间的话,欢迎你来玩……” 嗯,拴住虞姬,就等于是拴住了卢绾。 刘盈私下里曾听刘邦说过,他准备给卢绾封王,所以刘盈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卢绾留在长安,不要前往封地。 不仅是卢绾,吕泽那里他也准备做出这样的安排。 这样一来,有了卢绾和吕泽作为表率,其他的诸侯王就有了留在长安的可能。 至于封地,完全可以交给由朝廷指派的国相进行打理! 有了刘盈不断攀升的科技树,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汉初的冶铁水平,要超过一千多年以后的唐朝。 那么,同样是处于间冰期,同样是开国之初民生凋敝,为什么唐朝就能对周边番邦大打出手,而汉朝就只能休养生息? 刘盈觉得,限制他大展拳脚的桎梏,就在于分封的诸王。 国内有这些拥兵自重的诸侯王,则中央朝廷就必然需要保留一部分用于防范内忧的力量,做不到对外的全力出击! 所以,关中平原物产丰饶,气候宜人,最适合养猪了…… 而听到刘盈的话,虞姬彻底愣住,在刘盈视线所不及的地方,眼眶微微湿润了起来。 她赖在刘盈这里,其实和她摆在明面上的渴望安全、干净的环境并没有太大联系。 主要是尊重。 刘盈是继某条舔狗之后,第二个让她感受到尊重感的人。 而且刘盈也不图她什么,所以越发让此刻的虞姬感动。 刘盈见到虞姬肩膀一抽一抽的,也不多问,只是自顾自的开始将从孔府搬回来的书籍按照原本的归类摆好。 这些东西虽然是儒家的典籍,但却是民族之瑰宝,是祖辈智慧的结晶,所以不容有失。 …………………… 谷城(今山东泰安东平县),汶水之北(注1)。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