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八三章 东风压倒西风 (第2/2页)
和尊严。 关卓凡和慈禧,不是世宗那种睚眦必报的人,但宽待奕誴,并非因为他俩比世宗更加善良。 世宗必置八弟、九弟于死地而后快,是因为胤禩、胤禟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不从肉体上消灭他们,就有打蛇不死、反被蛇咬的可能性。 奕誴却是笨蛋一只,在政坛上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力,跌下去了,就再也不能对关卓凡和慈禧造成任何威胁,所以,乐得做得漂亮些,既可邀“仁政”之名,也能叫宗室们的心里边儿,妥帖一些。 其次,是关于宝鋆的。 上谕直接采用了蔡寿祺奏折里的说法,斥责宝鋆“素行不谨、修身不饬”,然后说“朝廷当以大臣贤否而严其黜陟”——这句话也是从蔡寿祺的奏折里来的,决定给予宝鋆“退出军机行走,降三级”的处分,还特别注明,“不准抵消”。 这样,宝鋆这个正一品就变成了地道的从二品,想重新爬回一品,可就得上心了。 他的“内务府大臣”的衔头之前,也多了“署理”两个字。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内务府大臣”是正二品。 “总理大臣”则如其旧。 对宝鋆的处分本身没有什么争议,但用的理由,不少人却在心里嘀咕。 “朝廷当以大臣贤否而严其黜陟”?我操,以后“上头”一个不高兴,也不用说你哪儿做错了,只说你品德有问题,“素行不谨、修身不饬”,然后就可以请你回家了! 这官儿,是愈来愈不好当啦。 再次,是恭王。 上谕认为,恭王“奉职不谨”,致“蠹贼潜行,枭逆横起”,意思是,你是看家的,没看严实,粗疏大意,走了水,嗯,你要对接二连三发生大案要案负领导责任啊。 处分嘛,“褫夺冠顶东珠一颗”。 亲王冠顶结东珠十颗,减少一颗,就是九颗。不过,即便如此,也比郡王的多——郡王冠顶结东珠八颗。 所以,这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处分。可是,象征性有象征性的重要,大王之风起于青萍之末,政治就是要看“风向”的。 “风向”是非常明确的。 当天发布的最后一道上谕,也是最重要的一道,是关于关卓凡的。 上谕说,美利坚访华代表团即将抵埗,关卓凡总责接待。友邦这个代表团,是由该国“副总统”领衔的,为求“崇秩对等”,特加关卓凡“郡王衔”。 这道上谕包含了两层重大含义。 之前,征日回国,关卓凡晋贝勒的圣旨中,明确他“一切礼仪制度服用起居,皆用多罗郡王例”。这是给予关卓凡“郡王待遇”的意思。不过,“郡王待遇”仅仅是一种荣誉,关卓凡的级别,还是不折不扣的贝勒。还有,关卓凡虽然享受“郡王待遇”,但他从没有摆过郡王的谱出来——不然,就太不知道“谦抑”了。 “加郡王衔”不同,这是实实在在升了半级,距真正的郡王,只有一步之遥了。 贝勒到郡王,是一个大坎儿,如果不是世袭罔替,普通的宗室,一辈子就卡在这道坎儿上了,非对国家有特大功勋不能迈过。 “加郡王衔”,预示着,关卓凡事实上已经迈过了这道坎儿,由“郡王衔贝勒”而“郡王”,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此其重大含义一。 其二,“副总统”是个什么东东呢?明白美利坚官秩的人都晓得,在美利坚,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是国家的第二号人物——既然“崇秩对等”,那么,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就是关卓凡了! 就是说,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东风压倒西风,关卓凡正式取代恭王,成为中央机枢的最高负责人。 从今以后,军机处就只有一个领班了。 *(未完待续……)青玉狮子的乱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