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卷 西北望,射天狼 第001章 该我了 (第3/4页)
,自后徐行,可为杨卿后盾。” “这个……” 赵光义目光一冷,凝声道:“嗯?” 杨浩把牙一咬,硬着头皮顿首道:“臣……遵旨。” 赵光义见他就范,不禁暗自冷笑,他立即回到御书案旁,亲笔写下一道讨逆诏书,左手边放着《平晋赋》,右手边放着《讨逆诏》,晋阳城已经平定,西北眼看就要到手,一时间当真是意气风发。 赵光义将《讨逆诏》加盖了玉玺交予杨浩,然后立即命令军器库使去调拨箭矢,又令掌书记去点拨粮草发付杨浩军营,同时又命潘美为西征讨逆大元帅,持节铖,节制西北诸藩。李汉琼部、崔彦进部、郭进部随营听令共赴银州,随即又下令命河北道刺史兼河北西路采访使王继恩筹措粮秣供应西征大军所需。 众将不知赵光义在慕容求醉等幕僚的策划下,早就定下了一石二鸟之计,如今见他仓促之间调兵遣将、安排军需,竟是胸有成竹,颇具章法,不禁暗暗钦佩:“官家虽未必及得先帝东征西杀的一世武功,可是也算难得的一位帅才了!” 折御勋和杨崇训见此情形,慌忙起身亦向赵光义辞行,理由不外乎是李光睿与他们一向不合,如今他们后方空虚,李光睿统率大军而来,难保不会对麟府两州不利,所以请求马上返回西北驻地。” 赵光义早知他们与杨浩义结金兰,只当他们是寻个借口去为杨浩助战,他知道论兵力李光睿部在西北最为雄厚,一个杨浩恐怕吃不下他,加上折杨两藩,才有利于达到两虎相争的效果,于是很痛快地就答应下来。 待得三藩慌慌张张退出行营,潘美、李汉琼等几位奉诏的将领也匆忙回营准备,赵光义兴致不减,与其余诸将仍然杯筹交错,又饮了三巡酒,这才意犹未尽地散了酒席,返回自己的寝帐。 回到寝帐之后,赵光义捧着一杯酽茶,却犯起了核计:天从人愿,汉国才刚刚平定,一统西北的机会就到了。一切都在按照他的预定计划发展,实在完美。 在赵光义心中,如果一定要他在李光睿和杨浩之间做一个选择,他更愿意选择李光睿,李光睿再如何舛傲不驯,但是他的一举一动赵光义觉得自己是看得透的,而杨浩……,这个人太捉磨不定了,这样的人最是危险,任何一个至高无上的掌权者都不喜欢有这样一个属下。 然而如果有一个机会,能把李光睿和杨浩这两头猛虎一起除掉,把西北完全纳入他的统治之下,这无疑是一个完美中的完美结局。西北,那里不仅仅是一大片广袤的土地和十多夷狄之族,那里还是出产良马的地方,宋国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养马之地,如果把西北掌握在手中…… 而这见机行事之人,想办法促成李光睿和杨浩两大势力集团始终在力量均衡的状态下互相搏杀之人,当杨浩这个奉诏讨逆者成为惨胜方的时候,能及时给他安排一个合理的罪名,让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他也顺势铲除的人,不是潘美这样的武将能够胜任的,这个人必须要有智慧、要懂权谋,要能操控局面、制造局面,要狡诈如狐、阴险如蛇…… 本来,这个人选在御驾亲征汉国的时候他就已经选定了,这个人就是慕容求醉,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慕容求醉居然和赵德昭一起遇刺身亡了,一时之间到那里去找这样一个能完全领悟自己的意图、又能智计百出、操控全局的人呢? ※※※※※※※※※※※※※※※※※※※※※※※※※※※※※※ 杨浩把李光睿兵至银州城下的消息对杨继业说了一遍,然后说道:“杨将军,我要马上赶回去为银州解围,明日一早就得拔营起寨。” 杨继业盯着杨浩的眼神,问道:“主公有什么事吩咐属下做的。” 杨浩笑了笑,轻拍他的肩膀,缓声道:“我会留下些人,把杨将军和夫人,还有杀熊岭上的弟兄都接出来妥善安置,等你们养好了伤再说,你这么重的伤,怎么可能长途跋涉,何况还是快马行军呢。这一次,你是没有机会大显身手了,不过……你放心吧,这样的机会,以后一定不会少了的。” 杨继业沉思片刻,很笃定地道:“夏州李光睿是西北第一强藩,虽然我没有和他的人交过手,可是也能揣测出他大致的实力,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