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八章 紧密相连 (第3/3页)
不过他的忙碌并不是白费的,现在的王家村已经有了三批鸡正在飞速成长中,三批就是六百只,这王强还是非常有魄力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饭馆就不用四处去寻找鸡蛋货源了,成鸡的供应也会稳步上升。 晚上许大茂下班回来之后,听了家国的转述,他非常惊讶,真的没想到,自己当初无意的一个举动,竟然会对王家村有着这么深远的影响。 不可否认,王强是个胆大的,并且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农村发展的领头人,王家村在他的带领下,发展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过,就目前的状况,王家村的命运可以说与自家的小饭馆的命运紧密地相连到一起了。 看来,他有必要抽空去一趟王家村了,去看看那边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儿了。 他算算时间,这才发现,自己也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去过王家村了,过去这一年发生的事情着实是有点多。 于是,接下来的那个礼拜天,他就没有空排别的事情,骑着车去了王家村。 还好,这是一个大晴天,没有风也没有雨雪,一路上都很顺利。 这天并不是送菜的日子,也不是农忙时节,可王强还是一大早就起床了。他现在每天都忙得很,没有时间休息的。 趁着今天天气好,他要组织村里的建房小队去建下一批鸡舍了。 说到建鸡舍,这就要先说一下村里人对于怎样进行规模养殖的讨论结果。 其实最好的就是集中养殖,可现在的情况就是条件不允许。 农村人家里养几只鸡,都是直接在屋子左近搭建一只鸡窝,都不大,最多只能容纳一二十只鸡,如果说要一下子养几十只鸡的,几乎没有。 更不用说一下子容纳上百只鸡了。 不过即使有这么大的地方,也没有人会夸口说自己敢养。一下子养个几十只都提心吊胆了,上百只就更加可怕了,万一出个什么问题,那损失可不是一点两点。 基于这个现状,最终的讨论结果就是,每一批育两百只鸡,可以由几户人家分别接收一部分,分开进行养殖。 当然了,由谁家接收,那是要遵循自愿原则的。 虽然鸡苗由村长家提供,钱可以到卖成鸡时扣除,可要把这些鸡养大,要花费不少的精力与粮食的。 一开始,没有人敢报名,王强一看这样不行,就让自己媳妇报名了,认领了五十只鸡。 然后七婶紧随其后,认领了三十只。 在周小苗的敦促下,周老实家也认领了三十只。 这有人起了头就是好,渐渐的,报名的人越来越多。 很快,第一批鸡苗就被分完了,随之就是第二批、第三批,到后来就是争先恐后了。 因为现在大家伙儿都想明白了,这先报名的话,就能先领着鸡苗,先养上就能先出蛋出成鸡,也就是能先赚上钱。 排到后面的那些人都懊悔得不行,恨不得给自己几拳,真是的,之前为什么要犹豫呢? 这鸡苗有着落了,养鸡的人也有了,就差合适的鸡舍了。 于是,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磋商,村里拿出了一个方案。 最终决定,村里拉起一支临时的施工队来,开始按报名顺序,挨家挨户开始帮忙建鸡舍。 材料各家出,工钱记账,跟鸡苗一样,等成鸡出售时再扣除。 好在王家村是个大村子,人口众多,人才济济,随便一招呼,就立马拉起了二十多人的施工队,都是垒泥墙,做屋顶的好手。 材料其实也不用花什么钱,墙用的是土,屋顶用的稻草,梁用的木头。基本上都可以就地取材。 许大茂到的时候,王强已经出门了,不过大山在家呢。 他一见到许大茂,就非常开心,第一时间就拉着他的许叔参观他的工作场所,也就是小鸡孵化室。 四合院之许大茂的幸福生活. 经年旧事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经年旧事的四合院之许大茂的幸福生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