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章 王珪的直爽 (第2/3页)
府兵进行磨练。 这些人留职不停薪,作为预备役补充到青海去,自己亲卫的位置一直留给他们,等到他们回来,依旧是自己的亲兵,只不过现在需要磨练而已。 同时,朝廷对李泰这种,把自己的亲卫补充边疆府兵的做法,还是比较支持的。 毕竟这等于是把李泰的力量分散到边疆地区,否则若李泰的身边一直都有五百人以上的亲卫,若说太子党一方没有担心李泰会不会突然孤注一掷,怕是谁也说不清楚。 毕竟这人数说多不说,但说少也不少,至少摆出个战部天赋绝对是够了。 “青雀用自己的亲卫支援西海郡的府兵,看起来到底是以国事为重啊!” 李世民倒是得意一说,不过很快脸色却依旧是皱起眉头,道, “不过青雀表示,愿在洛阳建立一座炼铁厂,由朝廷监督,由他进行管理,并允许这座炼铁厂锻造甲胄,诸位不知道意下如何!” 说实话在李世民看来,李泰主动让自己的亲卫作为青海那边的府兵替补,这是展现自己诚意的一种姿态。 也正如此实际上李世民对李泰这种公督私办的方式并不反对。 此刻几位大臣听到李世民的询问,身为军部尚书的侯君集果断出来道, “臣支持在洛阳建设炼铁厂,毕竟若能多省下甲胄两成成本,就能多打造几根横刀了!” 侯君集说完向着四周看了看,总感觉自己一般上自己表示了支持后,总是会有文臣跳出来反驳自己的,怎么这次这么安静,让侯君集颇是疑惑。 而实际上,在场跟着李世民进行商议建设炼铁厂的大臣,或多或少那都见到了李泰那天是怎么样通过粮票活生生的变出粮票,然后在士卒手中转悠了一圈,然后听说还赚了不少。 所以他们都相信,李泰说让他建设炼铁厂能够节约两成成本的话。 而且,在洛阳那地方兴建能够锻造甲胄的炼铁厂,对以后大唐把甲胄等军备运输到指定的位置相对来说也方便许多。 说实话,在场大臣就没一个会反对这一件事情的,毕竟能够从李泰身上扣点东西下来,自己凭什么不扣啊! 真正问题是,自己需要李泰花钱把这个兵工厂建立起来,但同时又需要监督李泰,不能让李泰借助这个兵工厂结果偷偷给自己把甲胄给打造出来。 毕竟要是李泰真做了这种事,那么轻的说李泰要谋反,重得说一个朝廷用钱时,这么舒服的润滑油要是消失了,那大唐多亏! “圣人,我觉得需要一名明白魏王真正能力的大臣,且懂得大唐规章制度,秉直刚正之人过去与魏王好好谈一谈!” 这时候的房玄龄站出来道,“否则我们提一个条件,魏王提一个条件,洛阳与长干有百里之遥,等我们商谈好,怕事情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你的意思是,这件事交给叔玠去与青雀慢慢的谈!” 李世民倒是反应了过来,因为王珪年龄大了,不适合再在自己身边往死里干活,自己便是把他打发到了青雀身边让他做越王府长史,顺便散散心。 毕竟李泰虽然会赚钱,但从也不是什么守财奴,甚至真说起来青雀做事还是相当奢靡的。 单是吃个面就让他的厨子弄出了一百种的吃法,还出书立传了。 所以便让王珪跟着李泰享享清福也就是了,顺路帮着自己盯着李泰别走岔道。 而现在看起来,王珪到底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李世民想到了这里,对房玄龄道, “把朝廷的底线划给了叔玠,叔玠与青雀慢慢谈!” “诺!”房玄龄听到李世民做出如此决断倒松了一口气,最重要得是这口锅甩出去了。 说实话,倒不是房玄龄做事情不粘锅,而是魏王与太子到底太敏感了。 更重要得是,这件事情又关乎甲胄,要是将来李泰真的造反,那谁同意了李泰的修建炼铁厂的,怕是一个都没得跑,肯定会被牵扯到的。 所以还是把这件事情交给王珪吧,组织信任你! 朝堂上的朝臣一时之间,全部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决断。 毕竟若迟疑了一下,李世民让自己过去与李泰对接怎么办。 房玄龄能够看到这里面的风险,位极人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