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零六章 计划的实施 (第2/3页)
且不说这时代本身就不重视人力资源,就算到了现在,谁能想到初级脑力劳动者会比机械的体力劳动者先感觉到被社会淘汰的残酷呢。 而低成本的体力劳动者的主要食物必然是碳水食物,这就让这些高句丽人过来,就必须要有些土地能种植粮食,没有粮食,光吃鱼,是不如吃碳水抗饿的。 当然,可以从外面购买粮食,比如幽州地区购,但他们自己必须要有能种粮食的土地。 否则,至少全部都靠交易生存的村子,在这个时代实际抗风险力量是非常脆弱的。 更不要说,李泰准备从幽州到辽水一线,每隔一个时辰的航运便建立一个村子,这样对粮食的需求会更加吃紧! “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也有我的考虑!”李泰开口道, “幽州这区域想要发展起来,那就必须要把渤海盘活,而渤海想要盘活就不能让这些百姓拿到太多土地!” 听到李泰的话,在场的几人不由面面相觑,他们的确没有想到李泰居然会这般话语。 李泰道,“简单的说,如果高句丽没有被解决,那这些所在的村子就会成为前沿阵地,为协助大唐下一次讨伐高句丽做好准备。 就有点像是诸葛亮讨伐魏国之时的屯田点,算是为下一次讨伐高句丽准备。” “魏王是不看好这一次讨伐高句丽?”卢承基听到李泰的话不由道。 “战争这种事情都是未算胜,先算败,否则我也不需要在战时安排这些百姓了。等到胜利后全部强迁到内陆地区也就差不多了!”李泰对卢承基回答。 卢承基听到李泰的回答,连忙低下头来,退到一边去,面对大老实在不敢说话。 而李泰则继续道,“但如果讨伐高句丽成功,那就会造成华夏战略中心的西移。 至少比较起西域的西突厥,朝鲜半岛上的其他两个小国实在不值得注意。 到时候,各种支持幽州这边的政策肯定会被削减,而为了维持渤海这一圈的经济活力,就必须要给这个经济圈一点刺激,这些高句丽人就是我的选择。” 听到这话,李淳风倒若有所思道,“魏王的意思是,减少他们的耕地,逼迫他们从事航海之类的行业!?” 李泰叹了一口气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幽州的情况你比我更清楚。 虽有我政策导向,但更重要得还是因高句丽的存在,所以让朝廷舍得砸入这么的钱粮来。 但只要高句丽被解决了,那随着对国家战略重心转移,那朝廷对幽州的资源就会下降! 大唐是阿耶的大唐,政策是以阿耶为准,不可能依据我的喜好来执行什么政策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幽州以北的百姓就更要自食其力了!” 听到李泰的话,李淳风知道李泰并不是胡说,魏王所说的局面在将来是非常有可能的。 因为讨伐高句丽,所以全国资源都向着幽州,所以让幽州显得格外繁荣。 但说实话,大唐到底是关陇贵族掌权的大唐,甚至在武则天上位,安史之乱等等的历史事迹之中,都隐隐约约有着关陇贵族与关东贵族对抗的事迹。 所以随着讨伐高句丽完毕,那幽州这边不可能再享受到这般好的资源待遇,这是随着大唐局势所发展的必然。 “不过若土地不够,那我们应该怎么样进行安排他们,若他们在讨伐高句丽过程中发生暴动又如何!” 李淳风深吸一口气,明白了李泰的良苦用心,李淳风倒也不再阻止李泰这么安排将来从高句丽迁徙过来的难民,反而对着李泰询问道。 “这点真儒熟悉!”李泰说着便看了一眼王真儒,让王真儒出来说。 “如果按照以前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高句丽的百姓迁徙过来后,让他们跟着徭役混居,让徭役带着他们去我现在建设的工程之上找活干,干活干多了,自然不会想七七八八的了。” 王真儒说到这里不由感叹道,“实际上既要讨伐高句丽,那我们在后勤上终归缺少人手。 现在还好,靠着航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