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6章 统帅七军 (第3/4页)
千人,一个弓手营两千人,一个弩手营两千人,一个长枪步兵营两千人。如此,中军七营八千骑兵,一万步兵。” 这中军的配置那绝对是最豪华型的配置,陈克复自领中军,当然也要掌握着最精锐的王牌部队。 不过这样一来,最后整个行营的兵力还是达到了十二万七千六百人,超过了五千六百人。而且这还有元帅府本部的人马没算进去。 行营的大致框架弄好之后,最吸引众将的就是军官的任命了。现大辽东行营一成立,那么过去的东北军也就将成为历史了。他们这些师长团长也都失业下岗了,能不能在新的行营之中弄到好的位置,这是所有人都关注的。 “诸位,元帅府的新编制出来了,那么过去的编制也将解散。元帅行营,以十人为一伙,设伙长。五十人为一队,设队正和队副。每营之中又设弓兵2团,、弩兵2团、奇兵2团、跳荡兵2团,每团三队150人。另骑兵2团,每团四队200人。每团设一校尉,及副尉。” “每营设一总管,一副总管,一司马、一长史,并六曹参军事。每军设一行军总管,一副总管,一司马,一长史,并六曹参军事。” “七军之上为辽东行营元帅府,本帅为行军元帅,李奔雷将军为副帅,毛喜为行军司马,李节为行军长史。下辖元帅府参谋司、特勤司、调查司、警察司、宪兵司、破军讲武堂、元帅府警卫营、通讯营、侦察营。共一堂三营五司。” 伙长、队正、校尉、总管、行军总管、行军元帅,整个大军的军官编制少了好几级。百人单位的旅帅没了,千人编制的府级郎将没有了。整个大军从元帅到伙长,只有六级。 对于这样的编制,于钦明没什么意见,事实上隋军行军编制中,连校尉这级的都干脆的省略了。大隋行军制度中,都是以队来基本单位的,各军大军团做战指挥时,都是直接指挥到队的。 “大帅果然明悉兵法军制,确实高明。”于钦明等一众身份有些尴尬的老兵们拍着马屁道。 框架搞起来了,接下来的也就容易了,不过是直接按着框架填充就行了。左前军就是毛翊的第一师扩充组建,军旗天狼。右前军为胡的第三师扩充组建,军旗青龙。左厢军为鲁世深第二师扩编,军旗飞熊。右厢军为陈贵第六师扩编,军旗朱雀。中军为陈克复亲领,以重步兵旅和重骑旅、轻骑兵读力团、原司令部侦察团等扩编组建,军旗为黄金狮子旗。左后军为刘铁柱的第五师扩编,军旗玄武。右后军为张合的第四师扩编,军旗白虎。 除了陈克复的中军22000人马,其余六军每军17600人。全军战兵49营,594团,1992队。在隋朝这个中央王朝对兵权控制的十分严格的时代,陈克复牢牢的握有了这样的一支大军,可以说是十分的难得。当然,隋朝已经开始没落,以后贵族大将们越来越容易掌控兵马。 七军的统兵将领没有太多的改变,原各师师长摇身一变,成了各军行军总管,副师长成了副总管,参谋长成了行军司马,又增加了一个行军长史。至于陈克复亲领的中军,则由他亲任中军行军总管,陈青任行军副总管,于钦明任行军司马,陈家庄刚到的陆千为行军长史,年过五十的陆千曾经是南朝东宫左率卫。 而李世民有些失望的担任了中军七营的重步兵营总管,郭孝恪为重骑兵营总管,李承义和罗林分别担任两个轻骑兵营的总管。张锦倒是连升几级,直接提拨了元帅府警卫营的总管了。 虽然兵马还要等接下来的时间里征召,但是整个七军所有的军官却不用等到后面,直接就在军议厅中一级级的直接任命到了队正、队副了。至于伙长一级的,反正是不入品的,就由各营总管回去后自己任命了。 行军元帅正一品,各军行军总管从三品,各营总管正四品,各团校尉正六品,队正正九品。大大小小的九品以上军官三四千人,这么多的军官,连军官的印章都来不及刻印出来,陈克复直接找了许多文书过来抄写任命书,然后再让新提拨的警卫营总管张拿着他的帅印给几千份任命书一一盖章。 取消了原来的所有临时军职名称,不过陈克复却并没有取消军衔制度。这玩意虽然看似简单,但挂上之后,即能激励将士,也便于统一指挥,却是作用不小。 换了新编制后,元帅就是上将,副帅、行军司马、行军长史则是中将,各军行军总管则为少将,副帅、司马、长史则是准将。营总管则是上校、副总管、司马、长史则是中校。各团校尉则是少校,团副尉、司马、长史则是上尉。各队队正中尉,副队正少尉。伙长依然是上士,副伙长则是中士。再下面的大头兵则是下士、上等兵、列兵三级。 做为中军的王牌营总管,又是大帅陈克复的心腹嫡系,李世民和郭孝恪两人虽然依然是营总管,但是军衔却被提升了一级,将两人从上校提升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