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3章 叔宝显威 (第2/4页)
轻兵两千。 一听到宇文述提到这几支最强兵,杨广不由的高兴起来。捋着胡须笑道,“朕富有四海,拥最强甲兵。那些跳梁小丑之辈,朕何须放在眼中。宇文爱卿,依你之见,却是要调派哪支甲兵增援辽东?” “陛下,五支早强兵马,破军营已经在辽东。骁果军为陛下禁卫,片刻不能离开。淮南军远在江淮,却是水解不了近渴。剩下的就只有幽州铁骑和八风营了。幽州铁骑就在涿郡,离辽东最近,不过罗艺所部兵马不过五千,人数太少,而且他们一向在北方防范突厥人。如果调他们增援辽东,却又耽误了对突厥的防守。” “所以臣觉得唯一适合的只有八风营,眼下据我所知,张须陀将军正率军在涿郡和河北盗匪做战。依照张大将军的威名,相信用不了几天,必然击破那处之盗匪。陛下只需给张大人发一道圣旨,让他接旨后不必南转,直接东进辽东增援辽东城,如此,正好解辽东之围。” 大殿之上,杨广坐在那里沉默了一会,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过最后,杨广还是面带着微笑道,“拟旨!” “传朕旨意,加封陈破军为光禄大夫,统领辽东行军元帅府兵马,其所奏请的辽东行营所有大小军官将领全都批复通过。另,李奔雷、李节、毛喜三人著升为从二品右光禄大夫,并加封勋官从二品上大将军,李奔雷晋爵扶余侯、李节晋侯盖牟侯、毛喜晋新城侯。辽东行营七军行军总管俱提升为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勋官大将军,另由尚书省拟赐侯爵位。七军行军副总管、行军司马、行军长史著升为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上开府仪同三司。” 杨广念一句,下面就有专人赶紧记一句,这是正式的圣旨,不是皇帝的手敕。按正常的程序,必须是皇帝提议,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核盖章,通事舍人负责宣诏,如此才具有法律意义。 这份圣旨很长,考虑到眼下辽东的局势,杨广没有马上按先前裴世矩之议,分封辽东诸将,再升调回中原。而是给辽东行营各营军官升了散官和勋官。散官和勋官代表品级,但本身没有实职。杨广升他们的散官,等于是明确的先将辽东诸将的官级品轶给提上去。 眼下辽东行营的诸将所任的都是行营军职,这是一个临时职务。而提升了散官和勋官,就是明确了他们的品级,以后辽东行营解散,那么就将按照他们的散官品级,等候新的实职任命。这个时候一般都是降级任命,偶尔也有升级任命的。 辽东行营诸将,陈克复是从一品最高级散官,李奔雷、李节、毛喜三个副职则升了从二品的右光禄大夫。除去陈克复这个兼职行军总管,剩下的六个行军总管为正三品,二十一个副职为从三品。而且三个元帅府副职和六个行军总管全封为侯爵,一次晋封几个侯爵。 营总管提升为正四品的散官正议大夫,副营职为从四品的通议大夫。团校尉为正六品建节尉,副尉为从六品奋武尉。队正为正八品的怀仁尉,队副为从八品的守义尉。就连各伙伙长,都被破格加了一个从九品的立信尉散官。 整个辽东行营的所有军官的散官都给的很高,基本上都是高出了自身实职的两三个品级。但是真说起来,除了品级看上去高点,领粮饷的时候,能多领一点外,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用。这些都是虚职,散官只有连同实职一起,那才是真正的代表着权利。光有散官,没实职,那还一样的什么也不是。 奖赏完了辽东行营的一众人马,杨广又调涿郡做战的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东进辽东。不过在给张须陀的圣旨上,杨广只是给他加了一个辽东道讨捕大使的官名,却并没有说明,到了辽东后,张须陀和陈破军两人谁主谁次。甚至连张须陀的这支兵马,到了辽东后是和受节于辽东行营,还是自成一军也没有点明。反正就是这么糊里糊涂的,具体的归属只能等到了辽东之后了。 等封赏调动完了之后,杨广一抬头,正好看到了纳言苏威如老僧入定一样的跪坐在那里。杨广立时想起,之前这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子,仗着自己对他的放任,居然倚老卖老的指责起了自己。 “另,加纳言苏威为辽东道抚慰大使,随张须陀兵马东进,抚慰辽东。” 抚尉大使,也是一个临时的官位。但是却有很大的权利,每个任抚慰大使的大臣,一般抚尉大使的前面还会加上一个地名。小的只是几郡,大的可以是十郡,数十郡。 担任一地抚慰大使,就等于是皇帝的钦差,负责对整个地方郡县的文武官员进行考核任免、安抚一地百姓。这可是一等一的实权大臣,比郡太守级别高多了。 不过这个官位放到苏威身上的时候,苏威老头却已经差点吓出了一身汗。他本就已经是纳言,为三省之一的主官,是宰相。已经是整个大隋朝级别最高的几位官员之一。 而眼下皇帝居然要调他出中枢而去地方,更加让他无奈的是皇帝居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